海派年画 资料图
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海上年俗——迎新春中国年画大展”,于2014年1月18日在尊木汇国际艺术广场·尊木艺术馆隆重开幕。展示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北武强、苏州桃花坞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十二大传统年画流派,以及具有海派特色的上海旧校场年画作品百余件,较系统地反映中国年画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这是全国性的年画流派首次在本市集中展示,将为2014年春节送上一道精神大餐。
木版是当时社会风俗的一种体现,民间艺人中有这样的说法流传:“一黑二粉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严墙上挂,喜庆又红火”。这就显示当时受欢迎的年画的一些要素。同时,同一题材的年画也有很大的差距,就以前面提到的门神年画,画门神则必须考究容貌、服饰、冠戴、手捧物、表情等等的细节,就连门神的胡须也是鉴赏的重要标准。
散发着浓郁海上文化气息的老上海年画,除了早期的“旧校场年画”、“月份牌”之外,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了月份牌画要注意进行利用改造,使其成为新艺术普及运动的工具。后人称之为新年画运动。当时上海解放不久,为了把月份牌画家组织起来,上海美术出版社年画创作团体宣告成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的新年画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鼎盛时期,该时期的年画,其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非常受到市场的关注。在这个时期中,许多绘画大家都纷纷参与到年画的绘制中,如程十发,他创作了反映上海浦东川沙县老妈妈合唱队唱山歌的年画《歌唱祖国的春天》,反映全国少数民族大团结的年画《各族人民热爱毛主席》。至于《向毛主席报喜》、《毛主席来到咱农家》、《毛主席的话说到我们心中》等等,更是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熟悉。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三类年画:一是早期年画。特别是木版年画更是目前收藏市场关注的热点,像“仙鹤送子”、“麒麟送子”、“莲花生子”、“金鱼”、“增福喜神”、“和合二仙”、“牛郎织女”、“刘海戏蟾”等,有的可单独张贴,有的要成双成对张贴,如“麒麟送子”图,以迎合“好事成双”的心理。随着目前收藏人数越来越多,价格仍在攀升,同时也受到美术出版界、民俗研究专家的追捧;二是建国后名家精品。著名画家杭稚英的《西施浣纱》、刘玉斌的《鱼乐图》、贺友直的《小二黑结婚》等新年画代表,近年来已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三就是海派年画,这对于上海的收藏者来说,更是有着地域优势。像目前申城福州路附近的旧书店、周日文庙的旧书市场,以及主要的文玩市场内,都有海派年画出售,对于收藏者来说,不妨可以在多多比较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进行收藏。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