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宁:走进白金汉宫的中国画家
0条评论 2014-02-24 10:34:3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虎

【西泠2013春拍】陈衍宁油画《原野》拍出138万

陈衍宁

2013年的伦敦苏富比私人洽购会上,在悬挂着诸多“拉斐尔前派”以及洛可可时代西方画作的墙上,有一幅来自东方的作品《韵》。这幅画作被英国罗杰斯勋爵买下后送与安妮·伊丽莎白·路易斯长公主,从此走进白金汉宫。而这幅画的作者就是中国画家陈衍宁。而陈衍宁,在欧美负有盛名,20多年前就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菲利普亲王画像。

“陌生”的第四代油画家主力军

陈衍宁并不是中国油画中的新人,但和陈丹青、罗中立以及杨飞云等人比起来,国内市场对于他的作品并不那么熟悉。然而,陈衍宁的名字早在七十年代就为中国画界所熟知。他的作品不断在全国美展上出现。在1974年的全国美展上,他的油画作品《渔港新医》得到业内普遍好评。陈衍宁是位多面手,他主攻油画,也画水墨和连环画,具有很全面的写实造型能力,也有一双观察敏锐而细致的眼睛,能巧妙地将生活现象提炼为感人的艺术形象。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陈衍宁,作为当代中国第四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七十年代中期崛起。时代赋予这一代画家的使命,是继续完善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把西方古典油画语言的精神和技巧全面地吸收过来,使之在中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著名美术史学家邵大箴曾评论道:“因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苦难,一代代艺术家的理想遭到无情的挫折和毁灭。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第一代人因没有实现创作油画的鸿篇巨制而抱憾终生;以董希文、王式廓为代表的第二代油画家的艺术才智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三代油画家丧失了最可贵的十年,在“文革”之后他们急起直追,但已有创作精力和革新锐气开始消灭之迹象。时代呼唤第四代和第五代人的出现。在那个改革新风刚刚吹进国门的年代,陈衍宁、陈逸飞、陈丹青、程丛林、罗中立等一代新人应运而出,为中国油画界增添了无限生机。”

享誉欧美的中国肖像画代表

1984年,美国商人赫夫纳应邀到中国考察石油开发业,其间参观了不少画展。中国油画家坚实的造型能力和纯熟的技法,抒写着属于东方的含蓄与温情,这使看惯了当代西方画家那种前卫画风的赫夫纳,仿佛听到了欧洲遗失已久的传统的回声。这一发现,使这个一向喜爱艺术的美国人,决心要把这些年轻的画家和作品介绍到美国。陈衍宁、王怀庆、王沂东和艾轩得此机会先后去了美国留学考察。

1987年,赫夫纳在纽约举办《中国当代油画展》,巨幅宣传海报上印着陈衍宁的《母与子》,美国艺术杂志《SUNSTORM》亦选它作为同期举行的纽约世界艺术博览会专刊的封面。画面中那个质朴的山村母亲,怀抱幼儿,那种抱满一怀的幸福似乎拥有了全世界。

画展很成功,赫夫纳在曼哈顿市中心办起了赫夫纳画廊,专门经管中国油画,掀起一阵中国油画热。当英国商界名人安妮塔在曼哈顿参观陈衍宁的个人画展时,对《母与子》一见倾心,临赴机场前,她一口气买下陈衍宁的3张作品带回英国,同时也把陈衍宁的魅力带到了伦敦。

1990年,陈衍宁在安妮塔的邀请下参加全世界享有盛名的英国肖像画比赛,并荣获了大奖。按照规定,得奖者要为英国当代杰出女性造像,陈衍宁于是赴伦敦为英国著名歌唱家苏珊造像,完成后正欲回美,却接到通知说另一杰出女性对原指定的得奖画家所画的肖像不满意,指名要求陈衍宁为她赶绘另一幅肖像,她就是英国大名鼎鼎的女演员珍妮·阿瑟。一人为两个杰出名人作画,并同时发表在英国《时尚(VOGUE)》杂志上,陈衍宁自然成为这次大赛的焦点,名字传遍伦敦的艺术圈和社交界,甚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菲利普亲王也请陈衍宁进宫造像。这幅画像完成后深得女王的认可,女王破例主动与陈衍宁合影。这副画作也被英国邮政局制作成纪念邮票广泛发行。国际艺术界惊讶于一向以传统肖像画文化自负的英国人,却如此认可一位来自东方的油画家。自此,请求他绘像的贵族与名流络绎不绝,短短半年就排了40余位。陈衍宁由此在美国和英国肖像画界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少有依靠一级市场而不是拍卖在国外出名的中国画家。

油彩荟萃下的东方情怀

陈衍宁的肖像画,总有一种潜在的诗情画意。那藏在气质里、含在品味中、映在意像间的东方神韵,显然来自他中国传统的艺术修养。

陈衍宁不热衷于欧美的“观念艺术”,也没有使用千奇百怪的材料,他的肖像画作,弥漫着一种炫目的光感,表现出真诚的力量,或折射出对象最为吸引人的理想化的一面。声名显赫的实业巨子也好,无忧无虑的少年也好,其真切生动之状呼之欲出,表现出画家对西方当代不同层面人物生活的敏锐观察。

陈衍宁最善于在平凡的题材中表现他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韵》这幅油画并无特别的造型,亦无炫目的色彩,粗看只是三名恬静的女子站在大镜子前,细看原来画面分成镜里镜外两个天地,三名本来神态各异的女性和扇子,组合在一个大镜子里,变得深沉与悬疑。三个不同的扇面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韵味。

个性谦和沉静的陈衍宁,和追求新潮的艺术家很不相同,生活有规有律,画室收拾井然。他用他的专注和潜心印证着“朴素也能惊人”的真理,中国国际艺术研究会副主席郑胜天教授评价其人其画:它不是海滩上呼啸而去的潮头,但却是大洋深处一颗耀眼的明珠。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