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引领潮流的“精神病艺术家”
0条评论 2014-02-25 09:24:22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卢羽华

草间弥生:引领潮流的“精神病艺术家”

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据她传记所说,她童年即罹患神经性视听障碍,眼中的世界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10岁起,她开始用水彩、蜡笔和油画,描绘自己看到的网格和波尔卡圆点。但在草间弥生的母亲看来,她所谓的幻觉都是她自己的臆想,不支持她绘画。加上战争的关系,草间弥生的童年并不算愉快。

1957年,草间弥生来到纽约。初期她的创作以绘画和雕塑为主,也开始以镜子和光电材料制作装置作品。1959年,草间弥生的五件作品入选了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每一件作品都是绘制在灰白色背景上的网状图案。这次展览使她开始受到艺术评论界的关注。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草间弥生策划了大量的行为艺术,诸如人体彩绘、奇装秀等。1966年,她不请自来,带着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园》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中。1500个金色镜球构成的装置醒目突出,她本人穿着金色和服端坐其中,并立牌告示:一个金球价格2美元,强调艺术品可以像热狗一样叫卖。在被双年展组委会请出去之后,她穿着猩红色紧身衣摊开双臂躺在镜球中间。

1968年,草间弥生组织“人体炸裂”系列裸体集会。她化着浓妆,披着长发,穿着自己改制的怪异服装,依傍“自由女神”像,或在中央公园的“仙女爱丽丝”雕像处恣意地表演。每个入场观众需要付2美元,但仍挡不住嬉皮士们汹涌到来。草间弥生不仅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前卫女王的称呼由此叫响。1969年,在一次展出之后,草间弥生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而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术吗?”。

1973年,草间弥生回到东京。由于生活伴侣约瑟夫·康柰尔去世,她的精神问题愈发严重,住进了精神疗养院。也有人认为,这是草间弥生的一种自我惩罚,认为自己应该听从约瑟夫·康柰尔的意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作上,而不是为博取盛名进行各种疯狂表演。自此,草间弥生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但她并未停止艺术创作。她组建了工作室,将一些后期工作交给助手们完成;她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之后她又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设计服装、手机等商品产品。1993年,她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特意为她设立了主题馆。据介绍,草间弥生目前仍在不断创作。

评论家认为,草间弥生的创作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草间弥生则称自己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尽管充满争议,但草间弥生在当代艺术乃至艺术史上的地位却得到公认,英国《泰晤士报》将其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之一。艺术评论人方振宁认为,草间弥生不仅是日本当代艺术的先锋,更影响了美国的波普艺术。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