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1962年作书法大中堂
四川德轩迎春大型拍卖会将于3月13至15日在成都锦江宾馆进行预展,15、16日进行拍卖。其中,“正道•夜场”作为西南地区首次夜场将于3月15日星期六晚19:30在锦江宾馆二楼锦江厅盛大举槌。此次德轩迎春大拍夜场重推郭沫若六尺整纸1962年作书法大中堂,录其《咏木兰陂》诗六首中最得意的四首,实为难得一见之作。
九百多年前,福建莆田一条汇三百六十涧水的大溪,因受海潮的影响,时常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北宋冶平元年(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搬父柩回乡,经过莆田,目睹当地百姓受灾之苦,产生了来木兰溪建陂念头,携巨金动工截流筑堰,在樟林村旁的将军岩前垒石筑坡。但陂首工程刚建成就被洪水冲垮,四娘悲愤不已,投水以身殉陂。不久,她的同乡林从世,又捐资十万,改在下游的温泉口筑陂,也因陂址选择不当而告失败。熙宁八年(1075年),侯官人李宏应诏而来,在僧人冯智日协助下,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选择在溪水广阔平缓、溪床岩石亘连的木兰山下建陂。经过八年奋战,大陂终于建成。郡人感念他们为建陂立下的功德,在陂南立庙纪念。
郭沫若 1962年作书法大中堂 局部一
一九六二年秋,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一起游福建莆田县木兰陂,参观之后,郭沫若写下《咏木兰陂》诗六首。郭沫若回京后的次年(一九六三年)初冬,莆田县人委准备将六首诗凿刻成碑,树立在木兰陂纪念馆内,遂与郭老联系。郭沫若知其内情后,欣然应允,并加书序文。夫人于立群看了郭老所书序文和六首诗的独特行草书法,刚柔并举,布局流畅,笔力雄健,亦感欣喜。于是她采取“凤压龙”的方法,提起毛笔用隶书体在上头题书“木兰陂诗碑”五个大字作为碑额,又用魏体落款“于立群题”,下面钤一方白文篆印“于立群”。最后立成的《木兰陂诗碑》碑高189厘米,宽83厘米,落款为:“一九六三年国庆前二日,应莆田县人委嘱书寄自北京,郭沫若。”下面钤一方白文篆印“郭沫若”。2001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莆田市志》以及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东海、史为乐选注的《郭沫若纪游诗选注》均对郭老诗文有详细记载。据现有的资料显示,郭沫若难得写旧体诗,为一处遗址写下诗六首,全国仅木兰陂一处而已,足见郭老对木兰陂的重视以及对钱四娘的赞颂。
郭沫若 1962年作书法大中堂 局部二
此幅作品选取了《咏木兰陂》六首诗中郭老最得意的四首,六尺整纸的书法为全中国目前现世的最大尺幅作品,更可贵的是60年代的原装原裱。因为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所以纸张是麦秸秆所制,完全符合那个年代的实际情况。观其郭老书法,将“回锋转向,逆入平出”八字要诀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典型的“郭体”,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形神兼备,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
郭沫若 1962年作书法大中堂 局部三
郭沫若书法作品备受关注,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由郭沫若的文学、艺术成就所决定,二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对文人书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是郭老书法的成熟期,个人风格更趋强烈,具备他的典型创作面貌,更兼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他创作的旧体诗词尤为精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