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赢获奖作品《此时·何处》。
26日,“第二届艺术8中国奖”论坛及颁奖典礼在京举行。爱马仕企业基金会秘书长凯瑟琳·特肯妮丝女士(CatherineTsekenis)、“艺术8”创始人佳玥女士(ChristineCayol)、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托尼·布朗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谭平、隋建国教授等出席颁奖仪式。
“艺术8”是专为中央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研究生设立的创作奖项。和许多大鸣大放的艺术奖比起来,“艺术8”只是十分小众的奖项,不提供高调的曝光和丰厚的物质,只踏实力求在一段时期内。
关怀青年艺术家,搭建社会平台
在颁奖典礼之前的论坛上,诸位嘉宾就“艺术8中国奖”的意义、机制和特点等话题进行了探讨。“艺术8”创始人佳玥表示,“艺术8”既非画廊,也非纯粹的展厅,它比较像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坐落在由蔡元培先生兴办的原中法大学的古雅院落。佳玥说:“‘艺术8中国奖’是一座‘桥梁’,沟通了中法文化,也沟通了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教授认为,在各种艺术大奖乱花迷眼的当代,“‘艺术8中国奖’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针对性。首先,它只针对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其次,即将毕业的美学院学生,面临着由学生身份向职业艺术家身份的剧烈转换。‘艺术8中国奖’为他们提供了一段宝贵的过渡期,获奖同学毕业之前将在‘艺术8’工作并办展,为将来走向独立和社会做足准备。”
本次群展的策展人、中央美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托尼·布朗表示,世界上的许多艺术大奖,如英国的特纳奖,评选准绳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令人震惊的效果”,那是典型的“UK风格”(英伦风格)。巴黎的“杜尚奖”也有此趋势。“‘艺术8中国奖’与众不同,它不关乎售卖,也不关乎震惊,也不关乎竞争,而是真正地关怀青年艺术家,并努力地试图去帮助他们。”
李赢、彭勇获奖,鼓励抽象和观念艺术
本届“艺术8中国奖”评委会由谭平、隋建国、晋华、托尼·布朗、佳玥以及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前院长亨利-克洛德·顾索(Henry-CladeCousseau)六人组成。评委会首先在众多申请者里进行初评,选出12位举办群展,再对群展的青年艺术家进行终评,产生“艺术8中国奖”获奖者。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硕士研究生李赢和版画系的硕士研究生彭勇最终摘取大奖。李赢的《此时·何处》用柔韧的铜丝或金属丝编制成网状雕塑,通过手工编织物和现成品的混搭,探讨材料、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彭勇的作品《都市》、《废都之梦幻泡影》等,则是极具肌理、无限延展的组合版画。作品既体现了艺术的手工特性,又阐释了自由与限制、统一与差异的悖论。
关于评奖结果,隋建国教授表示:“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比较倾向于写实的、带有故事性和符号性的绘画。年轻人容易朝着这个方向走,收藏家也青睐购买这种类型的画作。而偏抽象、偏观念的创作却缺乏市场。因此,青年艺术家能在抽象和观念的领域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正因为以前有过抽象艺术,今天要做非具象的作品,面临的困难更大,牵涉的问题也更多。这个奖项,也算是对抽象和观念领域的青年艺术家的鼓舞。”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