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斐:捕捉持续的灵光
0条评论 2014-03-10 15:28:4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宜斐

一件作品,从触及灵光的刹那,到力图准确表述出触及灵光的震颤,高下全部定格在艺术家凝固灵光的结果中。

前段时间,我因阅读,夜不能寐。枕边书,是大卫·霍克尼谈艺录《更大的信息》,艺术家的激情即使隔着文字的转述,也能将我推向澎湃生活的旷野中--他说:“我觉得自己挺贪心的,但是我不贪钱--因为钱可能成为负担--我贪心的是令人兴奋的生活。我希望生活一直是令人兴奋的,并且事实上我也得到了这样的生活。另一方面,我承认,雨滴落到水坑里我就能发现其令我兴奋的地方,但很多人不行。因为我要过兴奋的生活,直到倒下那一天。”

应接应接不暇的激情,原本就是件能将精力耗尽的事,记录并演绎应接不暇的激情,大约是人类干过的最疯狂的疯狂事。但或许,这是用于度过此生的最具魅力的方式。所以艺术家对创作艺术痴迷,人们会在真正的艺术品面前伫立难行,欲罢不能。

因为拥有对艺术的激情,七年以前,一伙年轻人为了能对刚刚开始能发出些声响的中国当代艺术圈进行实时的记录、播报与点评,便创办了本叫做《Hi艺术》的杂志(很有幸,四年前我能够有机会加入这个团队)。从那一天起,这个媒体平台由出品人伍劲带着始终年轻化的团队支撑,媒体的态度因团队的年轻,而始终保有一道新锐观察者的目光。

因为这道目光,《Hi艺术》似乎多了一层为年轻一代艺术代言的身份。两年前,杂志开辟新栏目“Hi21”,正式为45岁以下,成长在21世纪的年轻艺术家们在媒体上腾挪出一块专属的呈现区域。但或许这样还不够--我们想要为他们做得更多。

举办“Hi21新锐艺术市集”的念想在我们心里徘徊了近两年。终于,这个念想在45天前,以“一拍脑门”的节奏被正式搬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即使前期准备时间短暂,我们还是以非常严格的标准对应征而来的艺术家作品进行了划分与挑选--在任何一个时代,四处都不乏灵光闪现,然而能够持续、精准地表达出那些乍现的灵光却永远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能够经得住时光并存留下来的艺术,来源于后者。

当然,捕捉那些,能够持续地捕捉灵光的年轻艺术家,必然也是件能将精力耗尽的事。在将他们的丰盛以逼近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之前,我们整个团队变得像大卫·霍克尼面对5月末6月初的山楂花一般——“我睡得很少,唯恐错过了日落。后来,我崩溃了,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很多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发烧。但是,若是花朵依然在盛开,我是不敢崩溃的。我会找到精力的。”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