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文1995年作《梦归故里》
经济减速年代的艺术品投资策略
2014年初,一个心比天更冷的冬天,笔者经历了一次职场危机,理论上说,心理诊所里诞生了一个新的客户群——媒体人。虽然,这段经历中,种种幻灭、忐忑、挣扎的感受相信早晚会过去,但猛然敲响的警钟却会在耳畔回荡良久。最直接的警示,便是经济下行时代的已经到来,以往你心目中的安全感、好工作、好前途、好商机,可能在接踵而至的经济寒潮中,发生实质性的扭转。当然,作为经济的末梢——艺术品,也难以独善其身。
笔者曾于2012年初时撰文认为:当时的艺术品市场相当于股市6000点。如今,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品市场将在经济下行的氛围中缓速前行,更多地表现为高位调整、结构调整,之前高歌猛进式的做法看来是应该歇一歇了。
看看沈桂林
沈桂林成了岁末年初的一枚手榴弹,其“先进事迹”此前对于艺术圈来讲是非常“励志”的。2013年秋,我为上海北外滩一家茶文化传习机构老板写的人物采访发表后,即接到了同在一幢创意仓库办公的美丽道画廊方面的电话,说“看到了你写的某某的文章,写得很好,能不能也这样写写我们老板?”
我当时是礼貌地谢绝了对方,但禁不住好奇,回过头来查询了一下美丽道老板的资料。不久,上海美丽道就举办了高规格的冷军、罗敏油画展。当我听说展出的冷军作品有好几十幅时,我还不太放心地追问了一句;“是油画原作吗?”“都是原作。”对方回答。
上海艺博会开展的时候,美丽道还设了展位,因为冷军、郭润文的代表作出现,小小展位里拥满了人,人堆里我似乎看见沈桂林正跟人热络地聊着什么。
在那段时间美丽道所公布的事业蓝图里,他们不但在北京、上海、武汉开设大面积的连锁画廊,还要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办分支机构,而且美丽道还是个集画廊、俱乐部、基金三位一体的艺术机构。如此大构想,绝非凡夫俗子可为。根据沈桂林出事后公开的报道来看,沈桂林在各地开设的连锁画廊采取合伙投资的方法,他自己只占小股份。
超大的事业蓝图,让画家惊叹于画廊的远大前程,遥想自己被资本捧在云端的图景,这样有利于从画家手里拿画;同时,大蓝图和超级大画家的加盟,让画廊机构更容易吸引到社会资金的热情参与。可惜,沈桂林功败垂成。
一段时间以来,描绘一份宏大蓝图,在艺术圈里十分盛行。民生银行原本计划在北京建造的超大美术馆,面积跟中华艺术宫差不多大,要不是因为何炬星身陷“查税风波”,现在估计已经造得差不多了。
横店集团老总三年前突然推出横店古玩城,据称规模在中国屈指可数,而且在短时间内就收藏了60000多件藏品,接近上海博物馆藏品数量的一半,且据说专家鉴定后认为价值达百亿。我们好想见证一下艺术圈内的奇迹,可惜,此后横店古玩城便无多大声息,横店的艺术产业链也少有人提及,投入收藏的巨资是否打了水漂,人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好怪自己眼福太浅。后来又闹出了个冀宝斋,我们想想也就算了。
艺术市场有艺术市场的规律,商业资本想的是另一回事。就像商人和佳人的结合,看似各取所需,但相处时间久了就会出问题。商业资本要的是回报,而且时间要短,利润要厚;艺术市场讲究积累,得在兴趣、客户、艺术家水准积累的基础上,慢慢地再谈升值空间。商业资本讲究大干快上,艺术市场讲究文火慢炖,国美、苏宁那样的模式在艺术市场里往往行不通。
但是在商业资本、投机资金、国有资本的合力推动下,中国艺术市场驶上了快车道。据中央美院赵力教授介绍,2000年至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量涨了396%。但市场如果不能持续放大,艺术资本将面临逐渐出逃,也就是净流出。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增幅分别为48%、24%、-15%,2013年预计为20%,很明显,艺术市场进入了高位盘整阶段,大干快上的模式也将受到严重的挑战。沈桂林事件给艺术行业敲了一记警钟。
白延庚 《河汉鸿濛》
想想白庚延
还记得白庚延吗?还记得文交所艺术品份额交易吗?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品交易“革命”,在2010年至2011年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今这件当时让人心驰神往的股票如何了呢?
2011年初,天津已故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被分别估价500万至600万元上市发行并挂牌交易,短短两个多月,股价暴涨了18倍!在国家有关方面紧急叫停并改变交易规则后,艺术品股票连续无量跌停,文交所遭到不少投资者起诉。
按当时有关评估机构在白庚延作品发行前的评估的发行价,基本为5万元一平方尺,而此前,白庚延的作品公开拍卖价格基本上在1万元出头一点,也就是说,发行价已经溢价4倍。而两个月爆炒过后,偏离白庚延市场价位最高达70倍!泡沫严重程度可见一斑。而配合艺术品股票,我们看到白庚延作品拍卖价格也在那段时间暴涨,达到18万元一平方尺。
随着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闸门被关,艺术品股票的身价一落千丈。白庚延作品的拍卖价格在2011年秋拍时被迅速打回原点,回到万元以下,至今快3年了,白庚延作品拍卖价仍徘徊在每平方尺1万元上下。
撇开对于老艺术家本身的艺术成就不谈,但就艺术品股票而言,把艺术品作为股票爆炒,最后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只有发行人逍遥法外,艺术品作为投资、投机品种的血泪历程,看来是应该告一段落了。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