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博物馆镇馆之宝对比•宋瓷
0条评论 2014-03-12 10:43:54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李罡

猫食盆

被作为“猫食盆”的汝窑

对比分析

一、历史

此两件器物皆为宋代制品。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为北宋后期制作,而曜变天目茶碗为南宋制作,在历史时间上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要稍微早一些。宋朝是一个在世界史上都无可比拟的朝代,宋代是中国历朝历代中经济最发达,国民文化最兴旺的朝代,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朝代中,这两件国宝应运而生。

二、流传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为官窑。1949年故宫文物大迁徙,这件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又跋山涉水的来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保存至今。

曜变天目茶碗的流传也具有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十二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这个名称由此得名。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现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

三、器型

水仙盆器型自古就有,但是却经常被人认作猫食盆。据考证:仅乾隆十年(1745)的档案中,就出现过两次“猫食盆”的记载。估计在他即位前,宫中就已经误称水仙盆为猫食盆。于是传旨将猫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存放于皇宫,其实这个猫食盆就是汝窑水仙盆。

曜变天目茶碗的器型更多的与宋代饮茶习惯有关,唐代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除旧布新,形成饮茶的精致期,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这种茶文化在中国流行四百二十六年。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

四、纹饰釉彩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无纹饰。但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宋徽宗要求的那种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颜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汝窑釉内掺和玛瑙,使玛瑙的结晶体在高温下溶解于釉料之中,产生斑斓光彩于釉内,在阳光照射下霞光四射,柔和玉润,颜色主流为天青、天蓝,光泽含蓄内敛,像丝绸般柔和,让人爱不释手。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整个器物上没有一丝开片,这在汝窑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传世品中仅此一件。

曜变天目茶碗在纹饰上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在至今考古发现的所有瓷片和整器中,没有发现一件纹饰与其类似的。其实曜变就是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合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的局限性更大,除产生窑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更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没有这层薄膜,迎光就不会出现如虹一样的异彩。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圆形斑点,二是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无比奇特。

总体而言,这两件器物都是孤品,并且都是孤品中的精品,实在难分伯仲。曜变天目茶碗如果就单品而言,可谓天下第一,是一件“宝物级别”瓷器。但是从历史、器型及窑口上来看的话,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要更加珍贵一点。短短二十年的汝窑历史让汝窑瓷器显得更加珍贵,那一抹“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青色,也成为了宋代瓷器标志性的颜色,流芳百世。

 

编辑:李罡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