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显清 《穆桂英》 69X69cm
杜显清 《同饮一江水》102X102cm
杜显清专题:
杜显清(1922年1月--),别名杜大石,四川三台县人。曾为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39年在西南美专学习,1940年西南美专肄业,1946年毕业于正则艺专,1948年起做美术教育工作。曾受教吕凤子、黄齐生、将仁等老师。其作品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展出,并在《四川美术学院作品选集》、《人民中国》、《中国书画》、《四川画报》刊出。出版《黑山菁》、《江姐》、《阿格登巴》等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杜显清国画选》(四川美术出版社)、《杜显清国画选人物集》(中国香港国际收藏学会)等。
杜显清毕生执教育人,弟子遍及海内外,作品享誉艺术界。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曾这么评价他:"杜显清在当代画坛的意义和贡献是非凡的,其作品蕴藏了瑞意祥和的气韵和大度雍容的气质,他的作品不仅长于设色,同时注重强化'线'的表现性,使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自然的、充满生机的诗意之美。他的成功与意义,使他成为当代中国画坛领域引领风骚的人物。"
然而在艺术品价值日渐被关注的社会背景之下,2011年3月10日时年89岁的杜显清先生却毅然将其1981年至2010年创作的69幅绘画精品捐赠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因此义举,2012年杜显清荣获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的殊荣。
"流传巴渝名家也常竞拍会(书画珠宝)"在杜显清长子杜江先生的鼎力协助下,开展杜显清征集作品的鉴定与筛选工作,经多方努力最终组成本次夜场竞拍的重点专题--杜显清专题。尤其是专题中《同饮一江水》一作,在尺幅巨大、立意恢宏中极大彰显了杜显清翰墨一生的精华与光芒,可谓里程碑式的经典!
杜显清的国画以丰富、真切的人物题材为广知世人所知,其在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吸纳西方人物在造型、构图等方面的精华,同时更注重中国水墨的根本。以深厚的"墨法"功底,通过运笔缓急、渲染浓淡、布局呼应等传统手法,将人物表现中的点、线、面赋予了中式的审美情趣,可谓"融贯中西"。
中国人物绘画中,"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吴道子其高超娴熟的技巧下,突出说明绘画中大量积累与再创造的重要性。上个世纪80年代,杜显清也正是怀揣着"积墨师古,推陈创新"的追求,潜心敦煌莫高窟与芮城永乐宫,临摹了大量璧画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杜老的临习不同于张大千等有带主观意识的做法,而是凭借扎实的西画基础,将璧画中的剥落、浸漫等历史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这种忠于所见之物的"老实"办法,对于已在传统上愈渐精进的杜显清,无疑是大有补益的。为了塑造好少数民族人物的形象,杜显清也曾数十次深入川西阿坝、甘孜、大小凉山以及云南边陲等地区体验生活,期间不辞山区艰苦,仍写稿丰富,为他日后具有代表性的"杜氏人物"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本次夜场竞拍中诸如《同饮一江水》、等作品中的人物,其表象都是"有血有肉"的,画纸定格中的个性情感,同样与该时期的积累不可分割。此外,为了给人物画作增加更为饱满的"色彩",杜显清仍不断对传统花鸟题材进行探索。因此,品味"杜氏人物",我们不仅能领略中西辅成、另劈它径的民族风情,同时也能悦赏花鸟绘画中多样技巧与瑰丽色彩的淋漓呈现。
著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林木认为杜显清的人物画与花鸟画都有一种"普通而又不寻常,熟悉而又觉陌生的美",是"是对生活的又一种距离美与含蓄美"。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