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2014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师佳作齐聚一堂
0条评论 2014-03-17 15:05:0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齐白石《观音大士》

齐白石《观音大士》
1936年作设色纸本立轴89.5×33.5公分
估价:6,800,000-8,800,000港元/872,000-1,128,000美元

保利香港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此次春拍囊括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齐白石等众多名家精良之作,这些作品或直接得之画家家属或为海外回流的重要私人珍藏,有过多次展览着录信息,同类型画作或被博物馆珍藏或曾在其他拍卖中屡创佳绩,实为不可多得,物美价廉之臻品。此外,还有“血战古人-名家仿古“、”玉珠碧满塘-荷花精品“、”陆家云水“、黄胄方君璧等众多名家精品专辑,敬请众藏家到时莅临欣赏这些艺术珍馐。

中国近现代书画焦点拍品:

好文墨、喜收藏的王缵绪,对于当时已名震京师的画家齐白石十分仰慕。1931年,曾托在京友人请白石老人为其刻印,二人因此成为“千里神交”。白石老人为王缵绪作画颇多,王氏对此报以重金,并赠一“女婢”,为老人磨墨理纸。对于两人相交始末在《白石老人自述》中稍有提及:“四川有个姓王的军人,托他住在北平的同乡,常来请我刻印,因此和他通过几回信,成了千里神交。春初,寄来快信,说:蜀中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不可不去玩玩。接着又来电报,欢迎我去”。王缵绪一再邀请,并许诺赠以丰厚润资。一九三六年五月,老人携继室胡宝珠入蜀,此次出游是他继1902年至1908年“五出五归”之后的又一次远游,也是他晚年唯一一次远游。老人在四川数月,为王刻印作画甚多,本幅〈观音大士〉及其上所钤“缵绪长寿”即是其二。

本幅《观音大士》衣纹服饰全以白描线条绘出。画中那些看似简单随意的衣纹实际上是经过无数次提炼,具有极强的概括力与艺术表现力;凝练流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颇具吴带当风之神韵。观音大士的救世瓶及身前的一抹红衣,点缀画面,反衬出观音大士白衣素袍,超然飘逸,不染红尘的仙风佛骨。白石所绘观音目前传世仅六至七件,多收藏于美术馆及博物馆中,坊间难得一见。本幅《观音大士》是白石老人怀着极其虔诚之情精心绘制,是其佛释画作的逸品。正如老人曾经写道的:“客谓,余画观音大士何以美丽而慈祥?曰:余须知大士即吾心也。”尽心力所作的画,怎能不打动人心呢?

徐悲鸿《春江饮马图》

徐悲鸿《春江饮马图》
1943年作设色纸本镜心81.5x49公分
估价:7,000,000-14,000,000港元/902,000-1,805,000美元

徐悲鸿的《春江饮马图》,作于1943年,当时徐氏于重庆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并于成都少城公园举办个展,工作重心仍在为国为民上,而当时所作国画,也多寓此意。本幅承其一贯作风,以激情写出,水墨淋漓,但整个画面却充满了一种久违的恬静、浪漫之气,暗含“春风得意马蹄徐”之意。

张大千《长空栈道》

张大千《长空栈道》
1935年作设色纸本立轴175x66公分
估价:3,500,000-5,500,000港元/451,000-709,000美元

作品《长空栈道》装裱为大风堂监制,在轴头处刻有张大千自题”大千乙亥作“、”长空栈“字样,后将此作后转赠与”敬之先生“,并题识其上。敬之先生即何应钦,字敬之,历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是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工事之余,爱好欣赏和收藏中国书画,他与张大千乃是挚交,对张大千的才华极为倾倒,两人经常交流书画收藏心得。尽管身居国民党要职,但他对张大千却总执朋友礼,加上何应钦为贵州省兴义县人,张大千为四川内江人,两人乡音接近,所以更加亲近,张大千贵以书画相赠。精研石涛的张大千奉行其”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原则,自29岁始足迹踏遍祖国各地山山水水,为世人留下了描摹名山大川的大量经典作品,<长空栈道>便是其中之一。是年大千先后有浙江莫干山、洛阳龙门及西安之游,并举办”关洛纪游画展“。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险绝天下,大千游历西岳华山,重九即在山上度过。旬日内遍登华岳五峰、寻幽探奇、写生赋诗,兴致极高。创作了众多以华山为题材的作品。对于尚处艺术探索攀登时期的中年大千,以华山天险抒写壮气豪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该画表现的是华山最为险峻之处--长空栈道,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极窄的路面,下由石桩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所以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此作为长幅竖向构图,山岩从下至上纵贯画面,下部留白以示萦绕的云雾,岩壁间生长的松树,雄伟苍秀,紧贴岩壁的长空栈道,着以赭色,十分醒目。空栈上登山高士,或相背、扶链而立,或静坐抬首观景,或持仗继续前行。悬崖左侧边画单向松林一片,因松树的单向而出,更突显了华山的险峻。描写悬崖的用笔自上陡然而下,直至下面云雾缭绕处,仿佛是一段空中的山体,无源无底。画上右侧百余字的长跋记此长空栈道的险绝之境,文字生动,与画境对照,引人入胜。

傅抱石《千山》

傅抱石《千山》
1961年作设色纸本立轴107x72公分
估价:4,200,000-6,200,000港元/541,000-799,000美元

今春即将现身保利香港春拍的傅抱石《千山》,画幅尺寸为107×72cm,创作时间为1961年。画面题识为”千山。一九六一年八月念八日东山村写,傅抱石并记。“从题识看,此作为傅抱石在大连棒棰岛(画面题识为东山村)所作,据傅抱石在《东北写生杂忆》曾言:“大连是我国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我大部分时间住在棒槌岛(现名东山村)。”傅抱石、关山月一行于1961年8月9日由哈尔滨抵达沈阳,21日离开沈阳到大连,26日往棒棰岛,住招待所五号楼,9月12日,乘船离开大连,赴青岛。画家在题识时“1961年八月念八日”,误将“廿”写成“念”,综合来看,此画应是1961年8月28日在大连所作。画面表现的正是当时千山的奇特风光,游人络绎而至的景象。此图写远山近石,墨松萧寺。画面以左右、远近和浓淡的对比方式展开,具有盈盈尺幅言之不尽的张力。画面下部近山从右至左呈阶梯式上扬,右下寺观掩映于苍山墨松之间,清净幽淡,左侧矗立一巨山,山顶处寺观、碑铭,古松郁葱,游人三三两两丛聚游览,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似有若无,神光离合,又以留白写山间缭绕云气,白云飘动可见,似有钟声悠然回响伴着山脉延伸至无尽的远方。此图用笔殊为轻松灵动,略施薄薄淡彩,主要以水墨画成,浓淡干湿变化间,层次自然分明,远山的光感与近景的重墨形成对此,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逆光效果,整幅神清气和,淡雅天真,细细体味,沉穆灵动之感顿生。根据现存资料,同题材的《千山》作品存世三幅,均为横幅镜心,其中南京博物院存两幅《假日千山》,尺幅略大作品(28.1×45.7cm)作于1961年,画面右下部有傅亲笔所写一段八十余字的题识:“千山初名千朵莲花山,盖象诸峰之形也。寺观甚多,形制特具。解放后逐渐整复,游人最称利便。八月九日予尝小憩山中,登无量观,旁瞩西阁,游者络绎而至,笑声歌声时出绿荫中,不可不画,已不可不记。抱石。”尺幅略小的(28×38cm)作于1962年,为傅于东北写生结束第二年在南京所绘。此外,1964年《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曾收录一幅《千山竞秀》,尺幅为103×143cm,为1961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赠与辽西宾馆。同上述三件作品相比,此件现身保利香港春拍的傅抱石《千山》,为立轴形式,画家采取纵向构图,画面视野更为开阔,表现亦是十分精彩。且经藏家回忆,此画曾在文革中历经劫难,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装裱形式,十分难得,堪称傅抱石东北写生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绘画作品。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