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鲁维尔海边》
1870年,莫奈和他的模特爱人卡美尔结婚了,在特鲁维尔海滨城市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蜜月期。图为莫奈创作于1870年的《在特鲁维尔海边》。
莫奈和他的朋友
莫奈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走出画室、深入乡村、徜徉于海滩和森林,将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定格在画布上,留下了各种瞬间的永恒美好图像。
莫奈的父亲本希望他到了巴黎,可以进美术学院受正规的训练,而莫奈的叛逆个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沙龙展,与一些个性自由的艺术家们相谈甚欢。其中,巴比松画家杜比尼和特洛容对他影响很深。
特洛容曾是布丹在勒阿弗尔的老主顾,所以有一天莫奈带着两张静物画去专程拜访了他。特洛容建议他经常到乡村去画速写,并接受一些专门的人体素描训练,还要到卢浮宫去作些临摹工作。
这时期,在维斯学院,莫奈又认识了一位重要的朋友——毕沙罗,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主将。毕沙罗一直被后人称为“印象派的米勒”。他的画风充满一种农民的质朴与单纯的诗意。与莫奈一样,他热爱乡野与农村。毕沙罗心地善良,对于比他小十岁的莫奈更是关心有加,他们经常背着画架相约去巴黎附近的农村对景写生。
兵役期之后,22岁的莫奈再次来到巴黎求学,进入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的画室,在此结识了同学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四人志同道合,经常结伴出去写生,诗情画意的枫丹白露森林中,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莫奈一直关心的是自然给予自己的第一印象,他说:“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最多的是和雷诺阿一起,在夏都、蔚蓝海岸和意大利等地作画。雷诺阿还曾寄居在莫奈的维特伊家中。他们的绘画创作和生活呈现很大的交集,关系可见一斑。
1872年,雷诺阿画了一幅《阅读中的克劳德·莫奈》,描绘的正是当时莫奈在阅读报纸的家居模样。画中莫奈以侧面形象出现,头戴圆顶礼帽,身穿黑色外套,嘴里叼着烟斗,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烟斗中冒出的蓝色烟雾形成暗夜星空般的漩涡。同时期,雷诺阿还画了《克劳德·莫奈夫人画像》,和莫奈画像同一尺寸,画的是半身的卡美尔的四分之三侧面肖像,神情略带矜持,十分生动可人。为美术史留下一段友情佳话的这两幅作品,均出现在了此次的展览中。
莫奈的一生得遇许多良师益友,可以说这些人一路伴随莫奈成为艺术大师。前面提及的欧仁·布丹是莫奈一生中最初并具有关键意义的导师,他对莫奈的教导渗透了莫奈的灵魂,影响了他的整个创作和人生。而雷诺阿、巴齐依、西斯莱、莫里索、卡耶博特则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成员,也是莫奈的艺术良伴。另外,还有杜朗、乔金德等其他挚交好友,经常在圈中聚会。
正是莫奈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走出画室、深入乡村、徜徉于海滩和森林,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及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的迅捷手法,将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定格在画布上,留下了各种瞬间的永恒美好图像,从而让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流传永年。
在莫奈成名前无怨无悔的女子
莫奈画中的女性多以同一个女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美尔为原型,偶尔一次画第二任妻子爱丽丝,画中人面目模糊、恍惚,似乎仍然是卡美尔的样子。
翻开莫奈的早期画册,画中女性几乎都以同一个女子——卡美尔为原型。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前妻病逝后,莫奈再次结婚,并且与第二位妻子爱丽丝生活的岁月远比卡美尔要长,虽然画作中也曾出现过爱丽丝的身影,但人物脸部模糊,身形似乎仍然是卡美尔的样子。
因为《草地上的午餐》,他们在塞纳河边相遇。那年,莫奈25岁,卡美尔18岁。那时卡美尔是他的模特。这位少女令莫奈一见倾心。但莫奈的父亲却不喜欢这个女孩的模特身份,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经济来源。善解人意的卡美尔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莫奈身边。《草地上的午餐》未取得预期的成功,而同样以她为模特的《绿衣女子》却在年度官方沙龙展上获得好评。这张作品仅仅画了四天,抓住了人物回眸间细腻生动的表情,令莫奈受到一些鼓舞。
1867年,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二人真挚的感情最终感动了莫奈的家人,1870年,他们终于结婚了,在特鲁维尔海滨城市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蜜月期。此次展览中出现的莫奈创作于1870年的《在特鲁维尔海边》,卡美尔坐在沙滩的椅子上,背对大海,若有所思。背景中漂浮的云朵,在夏日的光线中转动,不禁令人想到作家杜拉斯的描述:“待我一离开特鲁维尔之后,就有阳光亡失之感……”那确实是一段充满阳光的透明岁月。1875年,他又创作了《散步撑阳伞的女人》,卡美尔身着白色纱裙,手持阳伞,回眸凝望,天空中一样涌动着梦幻的光影和洁白的云彩,裙裾下草木缤纷。
但是,尽管莫奈勤奋作画,他的作品从1869年起就再也没能进入沙龙。有了孩子之后,生活担子变得更加沉重。他没有任何收入,买不起画布,只好刮掉旧作的颜料,再在上面作画。家中窘迫得甚至无法生火,全家常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中。1877那年,卡美尔第二次怀孕。那年她30岁,身体愈发不好。由于长年的奔波劳累,卡美尔终于卧病。
在起起落落的岁月里,据说莫奈用了10年时间,断断续续绘制出《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直至卡美尔病逝前一年才最终完成。布帘拂动的窗外,白雪皑皑的背景中,匆匆而过的卡美尔投来忧伤而深情的一瞥。她的红围巾在风中呈现出一种凄凉的耀眼感。莫奈十分珍爱这幅作品,一直收藏在身边,如同收藏爱人永恒的目光。
1879年初秋的一个拂晓,卡美尔离开人世。莫奈忍住悲痛,画下了一幅《临终的卡美尔》。他说:“在亲爱妻子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对那已无表情的年轻面孔仔细端详,寻找死神带来的色彩,观察颜色的分布和层次的变化。于是萌生一个念头:要为这个即将离开自己的亲人画最后一幅肖像。”这位在莫奈成名前始终无怨无悔的女子,未享受过一天的荣耀,也不曾拥有一件像样的首饰。入殓时,莫奈将一枚刚刚从典当行赎回的奖章挂在她的脖颈,作为彼岸的纪念和安慰。
卡美尔病逝后,赞助商的妻子爱丽丝主动担起照顾莫奈和两个孩子的重任。1883年,他们一起搬到塞纳河边的吉维尼小镇,从此安居下来。晚年的莫奈,描绘了大量吉维尼花园的景象,但却几乎没有在画面中描绘过后妻,遍寻画册,大概也只有一幅《花园里的爱丽丝》可以交差,而画中人的神情面目那么模糊,恍惚中,依然还像是卡美尔的样子。
故居和花园是他最美的作品
莫奈的晚年,一直以花园中的睡莲、百子莲、垂柳、紫藤花、鸢尾花与日本桥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如梦似幻、为世人所景仰的传奇之作。
莫奈的画被视为法国国宝,而他自己却认为,故居和花园才是他最美的作品。中晚年时期,莫奈花费40年时间在吉维尼花园生活与创作,他恣意赏花养花,亲手造就了一个绝妙的“水上花园”。
吉维尼时期,莫奈的主要工作是更为系统地对光线进行研究。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随即发现同一个景物受自然光线影响的效果持续时间十分短暂,色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追求一刹那光线的变化,他开始从一个固定视角去一张接一张地捕捉瞬间光影效果,以期“获得自然的某一方面的真实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组成的图画”。系列画的出现,标志着莫奈的风景画己经炉火纯青,其晚年所创作的睡莲组画可谓巅峰之作。
从1897至1926年,莫奈大概画过181幅主题为《睡莲》的作品。他去世后有8幅巨幅睡莲系列装饰画赠给法国政府,现收藏在巴黎橘园美术馆。对于画面中如流动的诗一般的睡莲,易斯·瓦多伊有过一段恰当的评论:“在我们看来,他早期的作品没有一幅能与精妙绝伦的水上风景相媲美,这组画把握了春天的色彩。画中的水有时呈浅蓝色,有时像金色的溶液。在变化莫测的绿色水面上,映照着天空和盛开的清香四溢的睡莲。它形神兼备,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此次展览中,观众也将得缘见到一幅两米见方的《睡莲》。
1903年,莫奈种下沿着拱形花架攀爬的紫藤花,如星光般覆盖了临水花园中的日本桥。作于1919至1920年的《紫藤花》整体平静祥和,天空是明净的蔚蓝,紫藤的枝子滑到画布边缘,从上沿跌落,显示出一种悠闲的氛围。此时的莫奈,已经80岁了,正遭受越来越严重的失明的困扰,画面中不再有明确的叙事进程,更多的,是心中的意象。还有作于1924至1925年的《黄色鸢尾花》,那些花儿疏斜地摇曳于声情并茂的花园之中,曲线流动起伏的花朵呈现出当时流行的新艺术精神。布景的蓝绿配色单纯而又丰富,使画面像一首春天的歌。
莫奈的晚年,一直以花园中的睡莲、百子莲、垂柳、紫藤花、鸢尾花与日本桥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光影迷离、为世人所景仰的传奇之作,如同天籁般的音乐,又像永恒的诗歌。也许,在他晚年视线模糊的记忆片段中,卡美尔一直与他在一起,生活在最美的吉维尼花园。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