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博物馆镇馆之宝对比•绘画
0条评论 2014-03-22 09:13:33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李罡

阎立本

阎立本

对比分析:

1、历史

唐朝是中国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唐代是一个伟大的朝代,“神都”洛阳、贞观之治、丝绸之路、敦煌飞天….这些唐朝留下来的事迹到现在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在绘画方面,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儒、释、道“三教”并立,诗文、乐 舞、书法、绘画以及文化莫不昌盛。唐代的绘画作为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绘画名家辈出,见于史册者就达二百余人。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指绘画精神、美学追求、艺术表现和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技术因素在内的完美统一,这也是对整个唐代绘画风貌的概括。《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中应运而生。

2、流传

在流传方面,由于《步辇图》经历一千多年的传承,曾被李德裕、李道志、米芾等人收藏,并在画上留有题跋。这幅精品一直被人代代相传,直到进入故宫博物院,才真正的让全世界的人看到这幅精品的风采。其流传过程可以用“风平浪静”来形容了。

流失海外的国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传承经历。在这一方面,《历代帝王图》也不例外。其流传方面的曲折经历也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波涛汹涌”了。《历代帝王图》创作完成之后一直收藏在唐朝内务府中,到了宋代开始有了明确的收藏者记录。最早收藏这幅图卷的是宋代名臣富弼,他不仅是一位为官清廉的朝廷大臣,而且对书画颇为爱好。在富弼之后,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收藏者是宋朝名士杨褒。宋高宗时期的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周必大的著作《益公题跋》中,详细记载了国宝在杨褒以后的流传历程。吴升从杨褒处得到了图卷,作为家传珍宝,后代因为家境贫困将该幅绢画典当,无力赎回,被周必大以十万钱购回家中。当时的画卷已经“断烂不可触”,周必大又花了四万钱找到画工李某修复后才可以观看。在周必大修复绢画之后,《历代帝王图》一直作为私家藏品,不想南宋时期被朝廷收去,从此《历代帝王图》也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宝,被历代皇室秘密收藏起来。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历代帝王图》才从皇家手中流失到民间,被世人竞相收藏。此后,《历代帝王图》曾辗转于蔡友石、孙星衍、李佐贤、李吉安等人手中,后又被内务府收藏,存放于清王朝的皇宫大院内。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内难以计数的珍奇宝贝、历代典籍被大量掠到海外,《历代帝王图》因存放在皇宫得以幸免。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宫中文物的命运始终随着国运与时局的变化而动荡起伏。

溥仪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几年,朝廷处在一片末日的混乱当中,溥仪甚至开始监守自盗。作为逊位皇帝,溥仪并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出宫去,而是制造机会,用赏赐近臣的名义把许多宫中的东西带出宫。溥仪曾让他的弟弟溥杰进宫陪读,由太监用黄绫将书画、善本包好,交给溥杰,再由溥杰带出宫外。单是从1922年9月到12月三的个月中,便盗出历代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其中便包括这幅《历代帝王图》。被彻底赶出紫禁城后,溥仪把这些文物分装在十八个大箱内,通过姻亲关系找到当时的全国税收督办孙宝琦,获得减免税,一路绿灯运到了天津英租界事先买好的洋房内。此时的《历代帝王图》毕竟还在国内,勉强还可以算的上安全。

到了1924年,冯玉祥打进北京城,溥仪被逼离开北京,在日本警察“保护”下潜至天津日租界原张彪的私宅“张园”内,并建立了一个“小朝廷”,随后还成立了所谓的“清室驻津办事处”,依然维持着奢华生活。民国政府每年拨给溥仪四百万元生活费,但仍无法满足皇家奢华的生活。溥仪为了支撑门面,开始一点点变卖他当初偷运出来的书画。这些书画由旧日臣工陈宝琛、宝熙、郑孝胥等人经手,通过古董商等各种人物搭桥卖出,《历代帝王图》也在这一时期流落民间。

据王庆祥先生撰《伪满小朝廷覆灭记》书中记载,溥仪把《历代帝王图》赏赐给经手人陈宝琛的外甥刘骏业,刘骏业通过古董商把画卖给了林寿图,林寿图是闽中著名大收藏家,所收藏的商周秦汉及唐宋元明清之书画金石,多而且精。后来华北伪政权头目梁鸿志听说此事,以自己和林寿图是亲戚的关系,将此画骗到手。梁鸿志以十四万银元将此画售给了日本人,却只分给林寿图六万元,二人因此而绝交。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历代帝王图》流落到了美国,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至今。

3、作者

这两幅国宝级的画作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贞观丞相”阎立本。现在的人们都知道阎立本是一位大画家,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崇,被时人列为“神品”。

其实阎立本在政治方面也是非常出众的,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年升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加右丞相。同时,阎立本也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唐代鼎鼎大名的“大明宫”就是由阎立本设计和营造的。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凡尔赛宫的3倍,故宫的4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白金汉宫的15倍,拥有50多座殿堂和阁楼,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4、画工

    画工方面,《步辇图》中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画作以中轴线为界,左边的三位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是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侍女们神情卑微,或侧或立,自然流畅。衣带飘飘的迎风招展刻画出来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左右两边对比鲜明,尤其是翻译官的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更加突显了唐太宗居高不傲,至尊至贵的君主风度。与此同时,画家省略了环境描写,据画中出现的宦官形象,无须描绘任何背景就表明了这一重大历史事实出现在后宫。画家遒劲坚实的铁线描甚为精练,奠定了唐宋铁线描的基本形式,设色仅以红、绿、赭、黑等几色,简约浓重,和谐自然。全卷完整的保留了初唐时期人物画的风格。

《历代帝王图》中阎立本把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皇帝的面部特征上。画他们不同的嘴部表情,胡髭的软硬和疏密,或尖、或圆、或大或小的眼睛,而且从眼睛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以及目光的敏锐程度上刻画每一个帝王的性格特征。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对各朝各代帝王的主观情感在里面。作者对人物的描绘没有停留在形似的层面上,更没有将上述明主、暴君或庸君进行脸谱化、漫画式的处理,而是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和不同的命运,加以个性化的描绘,通过对眼神、嘴角及面部肌肉的微妙刻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气质和性格。为了突出主体人物,帝王同侍从在身材和用色上均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全图线条挺拔有力,色彩凝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在画面的布局上面,画家阎立本时刻忘不了自己是个宰相,君贵臣贱他分得清清楚楚。例如,在有的画中君臣共处,总是君大臣小,君近臣远,君中间臣两边;若画中有侍童,则都有一种卑贱、僵硬的神态。

《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绘画精品,但是要把两幅精品放到一起对比实在是一个难题,两件作品年代相同,作者相同,绘画技巧相同,主题也都是人物肖像,甚至连材质都同为绢本。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历代帝王图》在尺寸上要比《步辇图》大得多,并且《历代帝王图》在内容上显得更加气势磅礴。古今十三位帝王同聚在一幅画,帝王气质跃然于纸上。

编辑:李罡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