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对中国美术稍有了解,很难不知道“85新潮美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有多巨大,一大批艺术家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来,成为后来当代艺术界的标签式人物。但很少被“官方记忆”提及的则是,在85之前的严苛背景之下,艺术家们是如何通过新的艺术实践,以逃离控制、在艺术创作中寻求解脱的。
这次在博而励画廊展出的大型群展“85前的非官方艺术”则是一次很全面的诠释,这是画廊今年即将陆续推出的“老艺术家”项目的第二回。参展的艺术家包括了冯国东、黄锐、马可鲁、王鲁炎、严力、张伟、赵刚、周迈由等十四位艺术家,而大部分作品则是很少或从未公开展出过。
细细看这个名单不难发现,这次参展的艺术家主要是“85时期”最活跃两个艺术小组的成员,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李珊、马可鲁和张伟是无名画会的重要成员,张伟的作品《AC15》充斥着大面积的红色、画面张力十足;李爽的《挣脱》等一系列版画作品则尺寸奇小,画面却做得相当精巧。同时马克鲁1989年创作的反思“六四”的油画则位于二楼的展厅,提起这次展览,他用“有意思”来形容,“这是一个20年跨度的展览,我们这些在当时完全‘业余’、‘非官方’的艺术家,气息与后来一代不太一样。”
相比无名画会,星星画会则是在成立开始就有着鲜明态度的组织,创作成员黄锐、严力、唐平刚、赵刚、周迈由等人也悉数在这里参展的艺术家名单之中。严力的系列雕塑作品是创作于1981年的,总共有12件、如今仅存9件,全部在展览中进行了展出。艺术家黄锐的黑白影像作品则在二楼进行展出,影像是关于星星画会的,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位美国制片人创作的关于无名画会的纪录片,这一纪录片在美国获得诸多奖项。
而除了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参加此次展览的还有在“85时期”相当活跃的独立艺术家,唐万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当时因创作入狱,只能依靠从监狱外偷带进来的油画棒、一切能利用的小卡片、扑克牌等简陋纸张进行创作,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也都是巴掌大的小尺寸作品,而从这些写满彼时大背景的作品之中,我们能看到的或许会比作品本身呈现出的还要多。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