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工艺师制作的紫砂蛇
真是大势所趋?
然而,在国内金融与艺术的攀亲之路上,不管什么样方式的结合,紫砂并不是第一个被选中的对象。
2006年,上海出现了国内第一家艺术银行从事艺术品租赁业务之后,中国的艺术与金融结合的大门便由此打开。2007年,先是北京世纪墙美术馆推出艺术银行业务,然后是民生银行发售首支关于艺术品收藏的基金“艺术品投资收藏1号1期”。2010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并发售完成,成为中国首个艺术品资产包;紧接着便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当年的12月也推出了的“艺术品产权1号”。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首次以“拆分”方式推出了天津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之后,郑州、成都、山东等地纷纷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并以各种形式涉足艺术品交易,但经国家整顿,陷入调整中。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品价格指数、艺术品抵押、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保险和艺术品交易所等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但它们所涉及的艺术门类主要还是中国的当代油画和近现代书画。
而国内信托机构正式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开始,是在2009年6月18日,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推出“国投信托o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用于购买数名著名画家知名画作的收益权。
之后不久的2009年秋拍,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具体表现就是,因大量流性资金介入艺术品市场因大量流性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让艺术品市场的规模迅速增长,艺术品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迅速推高,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远超过其他行业。在此背景下,大量的金融资本便开始正式进入艺术品市场,我国的艺术品信托市场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据统计,2010年国内共有2家信托公司发了10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7.5亿元。但到了2011年,共有18家信托公司发于家信托公司发了45款艺术品信托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过55亿元,比2010年猛增约626%。
但从2012年开始,因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调整下滑,尤其是当代艺术成交价格的大幅缩水,让艺术品信托市场进入了下行通道。有数据显示,2012年约有13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4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33.46亿元,与2011年相比规模下滑了39.5%。2013年的艺术品信托市场则跌入“冰谷”,不仅参与机构从高峰时的18家锐减至4家,而且全年新发行的艺术品产品也仅有5款,发行规模还不足10亿元。2014年的前两个月,还没出现新的艺术品信托计划。
从中国艺术品信托的发展轨迹来看,它的重点合作对象还是近现代中国书画和当代油画,而紫砂则是在自己历经兑付危机、规模大幅萎缩之后,所做的另一选择。毕竟在中国的当代油画和近现代书画行情近两三年来有波澜起伏的同时,紫砂市场还是一路上涨的;与此同时此外,信托虽然较为平稳地度过2013年的集中兑付这道坎,但它发现此前的尝试并不理想后,也只得退而谋求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合作。
前景依然难料
仔细审视国内首个紫砂信托产品,表面看,它有发行方总结的五大特点:首先,该产品为优先级投资者设置了2:1的资金安全垫;,首创了由签约工艺师购买产品中间级份额的做法,保证优先级收益及紫砂艺术品的质量。;其次,发行公司组建了一套完善的“产、存、销”流程,同时引入银行保管箱、保险、担保等创新做法。;再次,此产品不同于以往的融资类艺术品信托,而是属于主动投资型管理类艺术品信托。;第四,该产品即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了投资金融产品的机会也为其提供了投资紫砂艺术品的机会该产品既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了投资金融产品的机会也为其提供了投资紫砂艺术品的机会。;最后,在发行方看来,国内首支紫砂艺术品信托的成立,无疑给中国宜兴紫砂行业及紫砂收藏领域打入一针“强心剂”。
梁里是发行信托的银行旗下的一位支行零售行长,也是一位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在她看来,这款紫砂信托产品每年10%的收益率应该能够达到。,而关键的变现问题,是通过拍卖还是其他销售途径,她自己还没有想出肯定的答案。虽然这款紫砂信托产品不仅允许银行或者信托公司的员工可以购买,而且也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但梁里并没有涉足。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艺术品信托大致可以分为融资类、投资类和管理类三种模式。,而这款紫砂信托产品所属的融资类艺术品信托是指为艺术品藏家或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信托。这类信托一般在发行时,即约定了明确的预期收益率,信托公司通过结构化设计、艺术品质押担保以及第三方机构担保来防范风险。因这类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稳定,国内的大多数信托公司比较青睐这种操作模式,所以融资类艺术品信托是目前发行最多的。
但不管是发行者还是投资者,艺术品信托产品的“退出”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最终如何实现收益。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渠道:第一种渠道较为常见,即通过艺术品拍卖实现资金兑付用以完成退市,这种方式不止在国内被众多艺术品信托所看重,在国际上亦是如此;第二种渠道是通过转让或私下交易实现兑付,这种退出方式被业内人士称为“刚性兑付”。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兑付,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
分析第一种渠道,业界并不看好这只紫砂信托产品能顺利落地。因为这款紫砂信托产品虽然是发行方“凭借对紫砂艺术品市场的深入研究和专业眼光,投资具有高成长性和价值性的紫砂艺术品,通过富有成效的市场运作和策划宣传,提升所投资的紫砂艺术品的市场认知度,最终实现增值退出”的,但在目前宜兴紫砂整体行情的构成框架中,最受追捧的“正规军”是宜兴市政府人事局颁发评定证书的各级工艺美术师,其中鲜有名列紫砂信托产品主打的“学院派”人员。
日前,宜兴首次公布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完全名单。无论是国家级大师,还是省级大师,在宜兴市人事局官方网站、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官网、江苏省陶协官网均可查到。
另外,如今的紫砂交易市场也还认可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认定证书的各级紫砂工艺美术师,而由中国科技协会认定的各级紫砂工艺美术师和未取得相关资格认证的紫砂从业者,则处于前文所述宜兴紫砂市场体系的最底层。至于“学院派”紫砂,不管是在收藏界还是工艺美术圈普遍表示是头一次听说。
再看第二种渠道“刚性兑付”。这一被视为信托行业长期存在的“潜规则”,专家早有风险极大的论断。因为艺术品的定价原本就较为复杂,再加上如今炒作盛行,更让人们对其看似风光的高价风险不可控制。再加上艺术品信托项目的操作者多数是金融证券领域的专业人士,缺少必要的艺术品操作经验,只是单纯借助“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其它领域的运作方式,在“短、平、快”的功利主义影响下,简单而盲目地将现阶段的艺术品经营生拉硬拽至金融化的经营层面,妄想在2至3年内实现利益的收割,最终只能在艺术品市场固有的波动式发展中吃到大苦头。
虽然这款紫砂信托产品通过由签约工艺师购买产品中间级份额的做法,将工艺师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以保证优先级收益及紫砂艺术品的质量,但信托专家孙飞认为,这种类似于生产者自己入股的担保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艺术品信托的风险。,不过,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对原来艺术品信托产品风险方面的一种完善,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托最终的兑现问题。
“艺术品金融化的本质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投资工具,并不是金融本身的创新,而是金融的对象新而已,是现有金融手段在艺术品上的运用。”所以孙飞认为:“所以从根本上说,不管是艺术品信托也好,还是其他艺术品金融化方式,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尊重艺术品、艺术市场的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操作思路和圈钱思维,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贯穿到产品运作中。,才能让包括紫砂信托在内的中国艺术品信托有更好的发展。”
最后从艺术品信托的宏观发展而言,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好坏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和艺术品自身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内经济形势在持续好转,但艺术品市场的调整还在继续。如果按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的艺术品市场要等到2015年才会真正回暖走强,那么艺术品信托市场这种低迷态势至少还有两年时间才会改变。另外,对艺术品信托能否良性发展,持不乐观态度的人士目前在信托业、拍卖界以及收藏界是普遍存在,且几乎是一致认为艺术品信托未来将有一段漫长的调整期。在这种大背景下,紫砂信托的发展处境之艰难不言而喻。
也许正如国投信托总经理吕益民所而言:“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市场……真正的艺术品金融化在中国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