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新闻发布会举行
0条评论 2014-04-01 13:53: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

中国馆以“天、地、人”为设计原点,凝练了华夏伟大的农业文明与民族希望。建筑方案采用场域的概念,室内与室外空间相互贯通,并通过建筑的屋顶、地面和空间,将“天、地、人”的概念融入其中。自然天际线与城市天际线交融的屋顶,似彩云飘浮在空中,象征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室内田野装置与景观绿化形成完整的田野,直喻中国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土地;在“天”和“地”之间的是展陈空间,在此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老灿烂的农业文明。

中国人依天、地与智慧,创造出符合中国气候特征、地理地貌和文化伦理的传统建筑结构和形态,这一形态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作为中国元素具有高度的民族性和辨识度。中国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形态,结合现代技术,形成了具有强烈中国传统建筑意向的中国馆形象。

屋顶采用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竹编材料覆盖,在意大利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将折射出金色的光彩。对应米兰的日照轨迹,屋顶竹编面材通过传统编制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功能照明要求,降低了人工照明的能耗,也大幅度降低了材料成本。

中国馆空间设计方案

建筑空间根据展陈流线进行合理组织,并将观众入口与出口设在场地的东南侧和西南侧,用最短的距离组织了参观人流,参观流线完整紧凑,一气呵成。该方案将等候区植入建筑空间内部,为等候的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就餐区出入口设在场地东西两侧的北部,方便了不同方向来就餐的人流。每个区域都保留疏散出口,满足了消防疏散要求。

建筑空间采用全开放式空间设计,使室内植物和意向农作物装置与室外景观植物连接形成辽阔的田野景观。利用作物装置的高度,划分出各展区与各功能区,又最大限度保持空间的通透性,在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景观。观众在田野中参观,感受中国的农业文明;在田野中品尝中国美食,体验中国的农耕生活;在田野中选购中国纪念品,带走深刻的中国记忆。

中国馆景观设计方案

中国大地厚重又生机勃勃,将一个伟大的民族承载了五千年又在新时代下孕育着无限希望。

中国馆前区景观,是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构成广义的“田野”。在这片“田野”中,有取材于北京先农坛祭坛形制的舞台,以满足主题日活动要求;有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故宫红墙,作为舞台背景,并结合LED屏向世人传递中国农业文明的信息;将主通道勾勒成江河的形态,引导参观者去探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江河”的两岸,是生机勃勃的农田;穿插在农田中的疏散通道,似北京胡同,象征中国的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中国馆展陈设计方案

展陈大纲由五大部分组成,主题分别为:序、天、人、地、和。

观众等候区作为序厅。使观众在等候进馆的时候,通过液晶视频技术,了解中国农业文明、饮食文化,以及中国馆设计的总体思想。作为序,引导着观众去看中国“天”,看中国的“地”,看中国的“人”。

进入第一主题展区看中国的“天”。中国人的思想里始终坚持着对天、对自然的敬畏。24节气汇集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求发展的智慧,使质朴的农民可以以最便捷的方式因循天的规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柔光LED屏虚拟天空装置,形成24节气中的典型气象环境。

进入第二主题展区看中国的“人”。中国人的智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水稻种植、养蚕缫丝,到生态农业;从顺天时量地利、精耕细作,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从井田制、耕田制,到惠农政策;从叶芽化为茶叶、大豆转为豆腐,到东西南北八大菜系,中国人的智慧流动于天地间。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透明成像装置、LED光纤技术,将影响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天地之间。

进入第三主题展区看中国的“地”。中国的“田野”博大广袤,纳山川而高峻秀丽,容万物而繁荣生机。春有茶花的烂漫,夏有蜂蝶的翩跹;秋有丰收的欢歌,冬有白雪的蓄积;中国大地厚重又生机勃勃,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又在新时代下孕育着无限希望。沿田野中的路径漫步至二层平台,空间豁然开阔,田野一望无际。回收麦秆顶端是一个全彩色的LED像素点,共同构成了一幅巨大的画面,展示华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样性。

进入影像厅领悟中国的“和”的思想。“和”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倡导的人文理念便是“和为贵”。到汉代,“和”的思想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乃为中国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天、地、人”综为“和”。

中国馆视觉系统设计方案

“天、地、人、和”作为中国馆设计的整体概念,始终贯穿始终。

在标志设计中,用线与面勾勒出大自然的轮廓和曲线,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田野;金色代表粮食;红色代表人和生命。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中国馆标志、四个基础色调、水墨绘画辅助图案,经过拆分重组,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设计结构。

中国馆吉祥物的设计同样源自“天、地、人、和”中的“和”字。其中文名字为单字“和”。“和”由“禾”和“口”组合而成。“禾”代表水稻,延伸意义为粮食;“口”代表饮食,延伸意义为人口。借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大阿福”的典型形象,身躯源自“和”字中的“口”字,手拿体现“禾”字的稻谷,形象具有积极、友善、乐观的精神,吉祥物寓意不仅紧扣世博会主题,也与中国馆主题相吻合。

设计团队介绍

项目总顾问:鲁晓波、赵萌

项目负责人:苏丹

艺术总监:张月

设计总监:杜异

核心创作人员:陆轶辰、汪建松、崔笑声、周艳阳、师丹青、顾欣、梁雯、王之纲

深化设计阶段各专项负责人:

建筑设计负责人:陆轶辰

景观设计负责人:崔笑声

室内设计负责人:汪建松

“天”“地”展区设计负责人:师丹青

“人”展区设计负责人:周艳阳

视觉传达设计负责人:顾欣

照明设计负责人:刘晓希

设施设计负责人:管沄嘉

建筑技术顾问:王长钢

室内技术顾问:李朝阳

建筑设备负责人:宋捷

暖通专业负责人:杜伟

给排水专业负责人:丁志强

电气专业负责人:鲁东勃

多媒体交互技术负责人:冼枫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