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2014春拍:王原祁《仿黄子久春岫涵云》
0条评论 2014-04-03 11:52:2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王原祁 仿黄子久春岫涵云

王原祁 仿黄子久春岫涵云
设色纸本 立轴 101.5×56cm
估价:HK$3,200,000-3,500,000
US$410,300-448,700

说明:王季迁旧藏。

王季迁(1906-2002),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苏州人,东吴大学毕业,善山水,从顾西津,吴湖帆游,以“四王”为宗,尤精鉴赏,海内大家。其收藏之富,为华人魁首,在海内外皆有极大的影响。他是旅居纽约的知名收藏家,集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及学者于一身,在中国书画的研究、鉴赏及收藏上,备受海内外书画界肯定与推崇。

王原祁作为南宗画派的传灯者,是沿着王时敏、董其昌、元四家上朔荆关董巨这个路子由近及远、苦心孤诣的对传统进行着探求。又不为传统所束缚、所奴役,从而创造新的个人风格,这又是其成为“娄东领袖”的必然。

此《仿黄子久写春岫涵云图》,依款“仿子久”,见麓台生平对传统的锲而不舍,对黄公望的痴迷。盛大士说“司农出入百家,成此绝诣”。张庚也说他“追踪古迹,参席前贤,为后世法者,麓台其庶乎”。其自言道“画不师古,如夜行无光”。在对前辈画家的心追手摹中,黄子久无疑是王原祁最为五体投地的,《麓台题画稿》五十三条,除却仿倪黄合作的,仿大痴多至二十五条。如“古人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元之四家,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和柔,正藏锋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处,正不可及不可到处,个中三昧,深参而自会之”。

又题“连日纵观宋元明诸画数百轴,兴会甚洽,因作是图”,从中可以窥见麓台“以古人为师,以造化为师,丘壑自运”的歷程。《雨窗漫笔》:“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於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其仿古并非一丝不苟,不失毫厘,而是意会古法,以古为用,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对於自然师造化之观照,《麓台题画稿》记载的《仿大痴秋山图》应为其营造自然的例证。王原祁并未见到《秋山图》真迹,仅凭先奉常的描述自悟其意,以我之笔墨映万象,又以万象入我之笔墨,参之造化而会合心迹写之,与其创作《仿黄子久写春岫涵云图》同出一辙。

依王氏《雨窗漫笔》之“龙脉说”,是图《仿子久春岫涵云图》龙脉谓之隐也,由右至左成峻岭绵延状;开合或解为主峰至谷口溪水,高峰为开,溪流平缓处为合,是为完结;起伏由近及远,左侧次峰为近,接谷底上衍至主峰为远,成波浪跌宕,与人作无尽之想。姚鼐赞为:画中取势作低平,已是人间最高处。是图用笔拙扑老练,苍劲有力,正合麓台主张“毛”之深义;用墨设色简淡冲和,色墨互不相碍,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张庚记王麓台作画“用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贮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梁、溪沙了然矣。后以墨绿水,疏疏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钩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入浓,自疏而密,半阅月而成”。复叹言“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洵非夸语也。观此,不啻亲见其磅礴,亦可知其作画之匠心是如此”。诚哉斯言。

此《仿黄子久春岫涵云图》,依款识所云其作於康熙戊子(1708),麓台司农於畅春喜庐连日赏画,兴之所致,快然成图。时麓台六十七岁,为其暮年笔也。秦祖永言王原祁作画“晚年苍浑”,有“熟而后生”之意味。斯图钤有“御书画图留与人看”印章,为麓台入值南书房之时,康熙皇帝经常要凭几观赏王原祁作画,深得嘉赏,亲笔题“画图留与人看”,王原祁深感皇恩,特刻此印章钤於得意之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