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艺图】古人“教”你过清明节
0条评论
2014-04-04 14:03:3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蒙德里雷
清明节 古人的爱恋季
清明节期间,正是古代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按照《礼记》的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在古代原本男女授受不亲,可唯独在清明期间,可以“奔者不禁”,暂时废除了那些男女之间的条条框框,男女可以自由交往。古代的单身男女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往往在踏青的时候成就了一段罗曼蒂克的爱情。
清明节踏青的前身应该是野外的交往。在氏族时代,两个氏族之间的婚配就是依靠这种交往,通过对歌、跳舞等形式,彼此相识,产生感情,建立族外的婚恋关系。“会男女”就是野合风俗在上巳节的表现,踏青是这类习俗的遗韵。西周时期,周礼就规定,上巳节这天,青年男女必须聚会,促进他们接触,产生恋情。
男女青年春嬉欢会的日子最早在上巳节。因上巳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其活动内容逐渐合并到清明节里。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汉唐时期,流传踏青寻爱的故事相当多。汉武帝就是在19岁那年上巳节例行传统的“修禊”礼后,遇到才貌双全的歌女卫子夫,产生爱情,从而相伴50年。德宗时的诗人崔护,在清明时节踏青至西安城南的桃溪堡遇美女桃小春,才有了“借水赠钗”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传统戏曲《金琬钗》,深受人们喜爱。
古代的青年男女祭完祖后,喜欢在户外踏踏青,放放风筝,通过这种户外活动意图结识自己的意中人。未婚女子则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根红线,以表示自己希望得到爱情。一些才子则会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求爱诗,等风筝随风飞扬时,剪断风筝的线,让它落到哪家是哪家。如果有缘,捡到风筝的那位姑娘恰好为情诗所感动,这姻缘就成了。
【编辑:李杨雷】
编辑:李杨雷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