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艺廊开幕展”美艺菁华”
当拍卖行在拍卖之外,还借助画廊平台,加强私人洽购,是否会冲击当地商业画廊。
早在2014年2月,香港中环历山大厦22楼一个超过250平方米的空间里正式成为佳士得艺廊。名为“美艺菁华”的开幕展览,展现了庞杂的趣味:安迪·沃霍尔的《肥皂片盒子》、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克劳德·莫内的《林梅斯的雪景》……不仅涵盖多个门类,也并非件件都等着到拍卖会上待价而沽,而是分属于私人洽购、拍卖以及只展不售的纯展出三类。
“如果说春秋两拍相当于一年放两次烟花的话,那么佳士得艺廊开幕之后,我们就是打算月月放烟花。”佳士得亚洲区总裁(中国地区除外)魏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她介绍,香港佳士得在五年前就拥有了自己的艺术空间,这次佳士得艺廊开幕,无论从面积还是功能上而言,都相当于一次“扩建”:“佳士得艺廊将会是一个多功能空间,包括承接日常的拍卖、通过展览销售承接集团私人洽购的任务;更多地进行非盈利或者公益性的尝试,包括支持本地的艺术机构以及进一步推广免费的佳士得艺术论坛等;最后则是为佳士得艺术学院的学生提供春秋两拍外,更具弹性的观摩空间。”
“把西方带过来”
这次扩建,除了因应佳士得从1766年在伦敦的第一次交易起,逐渐拓展成集鉴定、评估、拍卖、保管于一身的巨型拍卖行这一发展逻辑,也看中了方兴未艾的亚洲艺术市场。魏蔚表示,佳士得去年决定在香港引入艺廊,主要依据正是因为“亚洲区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及亚洲藏家迅疾的成熟速度”。据佳士得数据显示,佳士得2013年仅香港拍卖成交额已上涨32%。而佳士得首席执行官马文斐(StevenP·Murphy)去年秋拍结束后,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藏家转向西方艺术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我们现在愈来愈多在伦敦、纽约、巴黎的拍卖会见到亚洲买家,他们日益成熟的鉴赏能力以及广泛的爱好,令我们觉得香港佳士得现有的7个部门,无法满足买家的需求。”魏蔚说,“佳士得艺廊开幕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与其让大家舟车劳顿去海外,不如我们把西方带过来。”
拍卖行画廊的DNA
在魏薇看来,拍卖行画廊的DNA和一般画廊并不一样:“即使是为销售的展览,还是希望连续起来能呈现一个完整的佳士得。”她介绍,要完成“美艺菁华”这个开幕展,统共横跨7个部门,费时5个月,“把这个工作交给任何1个部门,都是件压力过重的事。”而佳士得艺廊将于4月5日举行的首场拍卖“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Asia+”虽然由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门负责,但仍需要跟佳士得各个地区代表处联络,“毕竟不能等客上门”。魏薇认为,以后佳士得艺廊可能会专门聘请业务经理协调每次展览,但每个项目都会“以团队方式运作”。
佳士得并不是香港唯一一间开设艺术空间的拍卖行。2012年6月,它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苏富比在金钟的太古广场租下1390平方米的空间做为“苏富比艺术空间”,其后又聘请在汉雅轩担任过经理的李安琪为策划总监。这看上去使得苏富比艺术空间在运作模式上接近一般画廊,但李安琪认为,比起画廊大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苏富比艺术空间则更加多样,比如她经手的展售会及收藏展就包括新水墨(非销售)、日本春宫(非销售)、安迪·沃荷(私人洽购)个展以及最近的现代艺术大师赵春翔(私人洽购)展等多种类型。而苏富比的全球专家、客户网络等资源更给她提供了广大的平台。“我得到了太多支持,”李安琪说,“假设我现在要做一个古币展览,我就可以立刻打电话给苏富比各地的专家团队,请他们推荐最棒的展品。”
资源多多的情况下,李安琪策展原则大体如下:“商业价值外,另一个就是学术价值,除了展出,还会办讲座、讨论会;最后就要考虑到香港整个艺术生态以及与本地艺术小区的联系,像这次《游子画语——赵春翔作品展售会》,除了展览,我们也邀请本地著名作曲家许敖山因应自己对赵春翔作品的感受,创作出一首全新的曲目。”据苏富比官方数据,苏富比艺术空间2013年到访人数超过4000人次,李安琪认为,作为一个开设于办公大楼中的艺术空间,“这个数字令人满意”。
私人洽购冲击一级市场?
依据佳士得、苏富比官方数据显示,私人洽购正成为两个企业增长最快的版块。2013年全年,佳士得现场拍卖较2012年增长15%,私人洽购较同期增长20%;而苏富比相较2012年拍卖增长17%,但私人洽购却增长了30%。从商业决策上来说,两巨头利用艺术空间加强这一块业务,显得顺理成章。但当拍卖行在拍卖之外,还借助画廊平台,加强私人洽购,是否会冲击香港商业画廊这一级市场呢?
对此,香港资深艺术策展人梁兆基认为,“会增加竞争,但冲突不太大”:“拍卖行的艺术空间展览多会从已建立联系的藏家、艺术家入手,与一般画廊的资源并不存在直接冲击。”他甚至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帮助一些画廊的生意:“拍卖行在艺术市场地位举足轻重,如果它们在自己的空间推新水墨,那么做同类生意的画廊,可能也会生意变得较好。”
对于拍卖行业务多样化,是否会加剧艺术市场的垄断状况,梁兆基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倾向尽可能控制市场、无可厚非。”他分析本地画廊行业状况指,香港如今拥有超过100间画廊,其中包括诸如BenBrown、高古轩等近年入驻的国际性大画廊,“大画廊带来大师,有自己的客户基础,对香港艺术市场影响不大。”不过他指出香港小型画廊目前面临其他压力:“客户增长不一定能赶上它们开设的速度,再加上租金大幅上升,而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已经过了08-09年的鼎盛时期,不少小画廊生存状况堪忧。”
香港艺术杂志《ArtMap》与《amPost》创办人樊婉贞也认为要谈拍卖行艺术空间对商业画廊的冲击,一定要考究两者业务的重合度:“拍卖行艺术空间的业务多是做二手市场,他们客户、藏家基础厚、名声大,做相近业务的画廊,要能与之比拼不容易。但如果是做一手市场,挖掘尚未被人所熟知的艺术家,那么冲突不大。”樊婉贞去年在寸金寸土的中环开了amspace,专门负责引介出色但市场比较陌生的艺术家,经营半年,她说已能做到收支平衡,“确实有买家会出于喜欢而非投资,购买艺术品。这是更健康也很正常的艺术品营销方式。”
3月31日,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其中国内地首家艺术空间正式启幕,位于北京皇城会的艺术空间将延续佳士得于伦敦、巴黎、纽约及香港的展厅理念。佳士得北京空间的开幕首展为“奉文堂藏齐白石书画展”,该展览将持续至4月19日。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