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美术馆举办“两岸故宫——中国书画复制精品展”
0条评论 2014-04-12 09:30: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绢本 设色画 轴 156x160 cm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绢本 设色画 轴 156x160 cm

由土山湾美术馆、上海大雅堂联袂主办,浙江艺术网、日本二玄社鼎力协办的“两岸故宫-中国书画复制精品展”于2014年4月11日—4月20日在土山湾美术馆展出。

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美术史上众多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上至晋隋,下至明清,共约四百六十多件,明珠璀璨,熠熠生光。

值得重点推荐的是首次在沪展出的新作品、深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董源《龙宿郊民图》。董源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巨匠,他与学生巨然开创的南宗山水,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画家的追捧。该画尺幅巨大,高宽达2米和1.6米,在中国山水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此件作品在大陆学术界鲜有讨论,原因就是它很少露面。此次以原大尺寸展出,值得特别关注。与此同时首次展出的还有关仝的《秋山晚翠图》。关仝与荆浩被后人奉为北宗鼻祖,与董巨分庭抗礼上千年,也是极具魅力的。

董源,字叔达,钟陵人,事南唐为北苑副使,生卒年不详。擅画山水,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兼工画龙水、牛、虎、人物。山水多写江南真山,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后人视为江南画派之祖,与弟子巨然并称“董巨”。

画家在这件幅阔,近于正方形的立轴上,采用“平远”与“高远”相结合的构图:从画面右下的近景开始,将土坡由下向上层层叠架,与中景的峰峦连成一脉。而山的两侧,右为山坳谷地,有小径通往后方;左为曲折蜿蜒的河流,切割左右两边的矮丘、沙洲或坡陀,一直延伸至画面上方的远景,全幅展现江南一带平远旷阔的景观。

五代时,青绿山水受到水墨山水快速发展的影响,有逐渐衰微的现象。董源是少数延续这类传统的画家,如《宣和画谱》记载:“著色山水未多,能效思训者亦少也”,因此董源“特以此得名于时”。《龙宿郊民图》为一幅设色作品,墨成之后,先以赭石打底,山脚、石脚所见浅绛色即是,上方再用石青、石绿罩染,通幅色彩鲜艳、景色富丽。

在石青、石绿和赭石等矿物颜料下,可清楚见到水墨的痕迹。画家以“长披麻”皴描绘土山疏松的质理,画树干和枝叶则用浓墨勾勒、点染,增加苍茫浑厚的气息。丰富的笔触变化,混合著古雅的设色,这一类风格,对徽宗画院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显的影响。

本幅所绘的山川风貌,不作重峦绝壁、崭绝峥嵘之势,而是浑圆秀润的优美景致。山顶多矾头,点缀浓密的苔点;林木郁苍、劲挺,富有生意,这些皆是典型的董源风格。此外,峰顶留白,只以石绿和赭石敷染,乃是以颜色捕捉自然之景,如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图绘宝鉴》记载董源画:“人物多用青红衣,人面亦用粉素”,在这幅作品可得到印证。河岸旁,有两船相连,数十人连臂作歌舞状,船头、岸上数人击鼓;山麓间有人家张灯于树,山舍村屋前见十余人来往,相互作揖,显示一派升平欢乐、节庆娱庆的气氛。人物的活动,与本幅画题“龙宿郊民”(“笼袖骄民”的谐音)代表承平天子脚下的人民相符合。

【相关资讯】

第二届全国学生美术作品展在土山湾美术馆放飞梦想

【编辑:张长收】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