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敢免费” 参观者素质在哪
0条评论
2014-04-14 10:14:42 来源: 《新民晚报》 作者: 黄伟明
去年轰动一时的“南京中学生埃及涂鸦事件”想必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当时在人人怒责甚至发动网络去“人肉”这位中学生时,我却更加感到深深的悲切:与其对着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发泄不满,还不如彻底反思一下我们国民整体的参观素养?这个孩子固然有错,却恰恰是社会素质教育不足的牺牲品之一。孩子的过失有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不足的因素,更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诸多不良“榜样”。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参观旅游景点,随地扔垃圾、吐痰的现象司空见惯;破坏公共设施、在严禁拍摄的场所开着闪光灯猛拍的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一到夏天就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当做“避暑胜地”,自备零食、带好毛线,每天准点进馆“孵空调”,怎一个惬意了得!
南京中学生埃及涂鸦的悲剧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无论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到多少文化知识,都无法弥补他们缺少的来自社会的素质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儿童,很多成年人甚至有过之而不及,行为方式一旦养成,要改起来甚至比孩子改更难。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市民的参观素养也应该与之共进地提升。一方面,开放低价或免费还需要馆方投入更多精力去劝止不文明参观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参观者之间的相互模仿,将良好的参观习惯灌输给更多市民。溯游从之,道阻且长,良好参观习惯的养成必定是个“长期战”,素质提高,我们的国民艺术素养才能真正进步,博物馆免费开放才能真正成为艺术走向百姓的好事。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