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不一样的选秀】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影响力在不断扩散,这个2010年开始进入中国的英国老牌选秀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在中国属于第三届评选,已经吸引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参与,“一人一件作品”的匿名评选,同时三位英国评委,两位中国评委的评选方式保证了选秀的公平与公正,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知道最终的奖项归属,而本届中国评委王兴伟在现场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评选结果也令他意外,因为最初获得五位评委一致通过的入围作品,最终未能获得奖项,所以一切充满不确定,也不是某个评委可以主导的,但是今年的作品已经在多样性上比往届有所突破。
颁奖现场
【入围及获奖只是开始】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2014年的获奖者颁奖典礼属于历届最隆重的一次,在“中国达人秀”的场馆喜玛拉雅大观舞台举行,足以说明这个奖项不再是简单的“艺术圈”的赛事,同时也说明喜玛拉雅美术馆作为协办方给予了最好的资源来支持此次奖项,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王纯杰表示,此次目前在场馆里展出的入围及获奖作品展览只是开始,后续将推出获奖者的群展甚至个展,不断推动这个奖项发展,它的影响力会不断扩散和吸引更多艺术的爱好者参与。
展览现场
【参赛艺术家感受】
整体反响良好,好评赞誉不断,艺术家渴望展示的平台,而推向国际的机会对他们更为重要,获得本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大奖的郑皓中表示,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家乡山东省日照市进行创作生活,这样已经持续三年,他认为这次获奖给他很大的认可和鼓励。同时从70位入围选手中听到的反馈也许能够代表中国艺术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个机制“选作品”大于“选艺术家”,所以不像是提名奖和推荐机制的奖项以少数艺术家为主。同时“一画定输赢”是不是过于以点带面,艺术家们更希望让评委通过一位艺术家的两三幅作品看一个较为全面的效果。
艺术家与评委王兴伟交流
【你准备好了么?】
在良好的平台出现在艺术家面前时,他们得到了在国外驻留和展示的机会,但是艺术家本身需要不断优化,很多入围的艺术家其实早已在诸多赛事和展览中崭露头角,艺术家需要个人去“公关”在没有获得极高的知名度之前,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这是为在未来成熟必须的铺垫。在颁奖现场,很多画廊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入围及获奖的艺术家,希望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这也正是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带来的机会效应,当有评委及艺评家对艺术家想深入了解时,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作品,及时展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抛开作品不说,仅就机会的把握而言,如果早将作品放在平板电脑里随时展示并听取意见不失为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交流,毕竟就连在1961年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的英国著名艺术家戴维•霍克尼都对移动电子设备给予认可,作为新兴艺术家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在平台不断增多的时代,艺术家,你准备好了吗?
编辑:韩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