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粉青釉印灵芝纹贯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高30.5厘米
清乾隆粉青釉印灵芝纹贯耳瓶
此烧瓶造型端庄,恢弘古雅,通体施粉青釉,莹润如玉,极见匀净之致。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两贯耳之间印变形夔龙纹,下承蝉纹,腹部暗刻缠枝花卉纹,枝叶翻卷,柔美多姿,桃形开光内浅浮雕主题纹饰翠竹灵芝图,朵朵灵芝,翠竹掩映,格调高雅。整体纹饰左右对称,细节处理交代清晰,工致非凡。所雕饰之翠竹灵芝,较之彩绘装饰更具姿采,别有韵味。尤其是隐现的翠竹灵芝凹凸起伏,从而使釉面呈现深浅浓淡的色阶与层次,富于节奏韵律,其妙在若隐与若现之间,观之抚之,赏心悦目!
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旧称“拱花”,为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龙泉瓷器所使用的装饰手法,清宫陈设档与乾隆早期造办处活计档的记录中可见其身影,例如乾隆三年五月初十日下旨烧造一批琢器当中就有“冬青拱花宝月瓶、冬青拱汉文宝月瓶,冬青拱花汉尊”的记载。
此器纹饰之翠竹灵芝图装饰既见祥瑞之意,亦蕴含乾隆皇帝之自身审美。“王者仁慈,则芝草生”、“王者德重则芝实茂”,灵芝为古今之祥瑞,亦为仁政与明君的象征,乾隆皇帝对此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体悟,皇子之时就对灵芝祥瑞一事深刻关注。据《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诸王大臣等奏报,景陵(康熙帝陵)宝城生瑞芝五本,光彩辉烂,五色鲜润。雍正皇帝甚喜,朱批“此我圣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胜感庆”之语。后雍正七年和十二年均在景陵二度发现灵芝,以致胤禛在雍正十年十月底就清军大胜准葛尔部下发的特谕中专门提及“我师奋击,大获全胜……而瑞芝恰产于景陵,天人协应,信而有征。”雍正十年,时为皇子的弘历因此专门前往景陵拜觐并绘画景陵瑞芝,名为“御笔瑞芝图”,可见皇室上下对景陵瑞芝极为珍视。灵芝与乾隆皇帝关系的另一图样可见北京故宫的郎世宁“采芝图”,该画同样是以景陵瑞芝为主题,描绘弘历采芝归来之情景。画中尚是亲王的弘历身着汉服,旁随童仆,手执花篮,内盛灵芝。
总之,此器格调高逸,乃唐窑仿古名品,既成功地表现了官窑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又融入十八世纪清宫皇室的摹古情怀,流传于日本旧家,可遇而不可求。愿有缘得者貯花于此瓶,置于屋内,满室生辉。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海浪纹折沿盘
直径41.5cm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海浪纹折沿盘
器形硕大端庄,胎质细腻洁白,釉质莹润青亮。盘心青花描绘各式花卉,内外壁均饰各种缠枝花卉,口沿外折,绘海水纹。纹饰层次鲜明,布局疏朗简练,绘画笔意流畅,青花发色艳丽。青花色料中的有结晶斑点,呈星状点晕散,彩料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结晶斑块,甚至下凹深入胎骨,迎光侧视可辨凹凸不平之状,正是进口青料的典型特点。
此类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明承元制,重视窑业,于景德镇珠山置御器厂,至永乐年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永乐御瓷青花大盘尺幅恢弘,式样丰富,造型多变,纹饰丰富。自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弘化天朝圣德,重开海外经贸,中外往来遂变密切,各类货物往来不绝。瓷器一类尤为受到当地贵族的喜爱,故专设有司备以窑务以供生产御用及赏赉的青花瓷器。此件青花花卉折沿盘在装饰造型上流露出鲜明的伊斯兰风格,或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乃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永乐一朝泱泱大国,威加海内之气魄一览无遗,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机构藏有此时期的相类青花花卉纹大盘,可资比较。
永乐青花石榴花纹菱口盘
直径20cm
永乐青花石榴花纹菱口盘
突出了清新隽秀的风格,对于此类精雅之器,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此盘菱口,折沿,浅弧壁,矮圈足微外撇,白色细砂底光滑细腻,有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火石红。器型端庄宏硕,落落大方,修坯精细,圈足切削整齐,盘口犹如瓣花盛放,优美典雅。胎土淘洗精炼,胎体细密坚硬,轻重适度。釉面肥厚莹润,气泡较少。使用苏麻离青,青花呈色浓艳,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口折沿绘海浪纹,破涛汹涌,器壁纹饰折枝花卉,盘心外围缠枝石榴花,盘心正中折枝桃纹,层次分明,布局疏朗有致,绘制技法精湛考究,藤蔓绵绵,疏朗饱满,纹饰描画灵动,借鉴了国画的笔墨意韵,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