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民办博物馆成长难题
0条评论 2014-04-18 09:46:24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刘礼福 贾理智

\

近日,一份名为《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公布。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以第三方身份开展了此次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迅猛,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亮点;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成长难题,专业化水平不高、地方政策措施不配套等问题束缚其手脚。如何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已成为目前博物馆管理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份评估报告,中国商报记者邀请到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秉侠,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任刘毅,上海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杨志刚,就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解读,并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出谋划策。

9成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文物部门备案的博物馆有3866家,其中民办博物馆647家,约占17%。本次参评博物馆共涉及21个省份418家,占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的64.6%;评分指标体系包括法人治理、业务活动、诚信建设、社会评价4个一级指标,含15个二级指标和56个具体指标,有自评、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分、专家复核打分等环节,总分为1000分。

本次民办博物馆评估得分均值为458分,得分在800分以上的仅有4家,得分在600分以上(或可视为“及格线”)的占13.6%,300分以下的有58家,占13.9%。这意味着有9成民办博物馆不合格。高分博物馆在注册登记、财务资产和开放服务方面表现较好;低分博物馆在学术科研、信息公开、政府评价方面表现不佳。

刘毅:大部分民办博物馆不合格,甚至连基本的规范都达不到,即不符合《博物馆管理办法》的规定,这说明博物馆的监管缺失。尤其是在准入制度上,有关部门既没有把好关,也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更进一步讲,虽然目前出台了一些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但从这份评估报告来看,就民办博物馆方面的执行力而言还差强人意。最近,有一些民办博物馆出现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是例证。

如果连基本的规范化都做不到,现在还谈不上让民办博物馆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孩,连基本的走路都还不会,如何给别人帮忙?因为他能力还不够。

其实,从《博物馆管理办法》2006年开始实施,直到现在,有关部门对民办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和作用在高度认可的同时,还为其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从这次评估的数据反映出的效果来看,还不算理想。这也值得博物馆界乃至社会思考。

吴少华:据我对此次评估指标的了解,评估方基本上是按照国家博物馆的标准来评估调查的,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对民办博物馆的特殊性考虑不足。

评估民办博物馆的标准应该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国有博物馆的标准来衡量民办博物馆显然有失公允,因为国有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和财政支撑,而民办博物馆在这方面就显得较为薄弱。此外,我认为现在对民办博物馆进行评估有些为时过早,因为当前关于民办博物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一个合理的框架来规范它,在这种状况下进行评估,会让人对评估依据产生疑问。

800件-60万件

评估申报材料显示,藏品数量在800件以上的民办博物馆超过六成,有的藏品数量高达60万件,但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由于藏品主要源于的民间,来源是否合法大多只能靠收藏者自证,且收藏渠道没有国有博物馆规范,导致藏品合法来源与真假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办博物馆的成长。专家指出,虽然这种现象仅在以文物为藏品的民办博物馆中比较突出,但由于社会关注度高,往往影响到整个民办博物馆的品质和形象。

吴少华:藏品的真伪问题的确是民办博物馆现在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造成这个混乱的原因在我看来依然是缺少管理,目前我们没有一个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鉴定,给民办博物馆提供一种机制上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法律层面上来规范和管理,去培育、引导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杨志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办博物馆,都会遇到藏品真假这样的棘手问题。然而,民办博物馆面临的真假难题更为突出。其中,有些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够,而有些则是明知是假却依然将其登堂入室。这里面既有监管不力的原因,也不排除建馆者另有所图。

所以,如今除了需要花大力气、集中力量将已经登记在册的民办博物馆藏品去伪存真之外,还需对已经剔除的赝品做记录,并公之于众,以免经过某某博物馆一“洗”,便立刻身价百倍。而对于将要进入民办博物馆行列者,则需要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民办博物馆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下,一旦赝品问题积累成疾,不仅会顽疾难治,甚至会阻碍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072个

报告指出,民办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民办博物馆共举办基本陈列1072个、临时展览1973个。2012年,平均开放天数为309天,186家开放天数达到360天。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民办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普遍数量少质量低,馆舍条件依然普遍有待改善,展示服务功能建设急需得到帮助,专业化建设和社会的认可度亟待加强。

杨志刚:此次参评的是来自21个省份的418家民办博物馆,但从一年的展览数量来看,说明干实事的还是不多。

虽然国家目前已经颁布了各项与博物馆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件,对如何办博物馆的方方面面都讲得较为明白,但因为一些民办博物馆成立的初衷与博物馆的本质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再加上定位不准确,所以展览少、品质低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所以,树立正确的博物馆价值观是当前民办博物馆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有一点虚热,与中国现在的收藏虚热、文物艺术品市场虚热,差不多犯同样的毛病——有热情,也有愿望,但不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也没有足够强的专业能力、完善的制度建设和长远科学的发展规划。

其实,放眼全国的民办博物馆,让人眼前一亮的的确不是很多,这也说明中国目前的市民社会中的文化建设并不成熟。因为博物馆是人类尊重历史、珍视艺术和崇尚科学的产物,而如今的博物馆已发展成为当代民众与历史、与文化对话的空间,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培养文明市民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城市品位和塑造文化城市的标志。

2/3

参评申报材料和有关调查材料显示,民办博物馆存在博物馆财产与举办者财产分割不清晰的现象,有的民办博物馆把企业营业执照或验资报告、个人申办者把银行存款单作为其设立博物馆的资金来源证明;超过2/3的民办博物馆在理事会管理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目前全国647家注册民办博物馆中已有80%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而其中只有30%建立了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即成立了名义上的理事会,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发挥理事会应有功能的基本上没有。

此外,按照规定,民办博物馆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业务,但经营剩余收入不能作为利润在成员之间分配,只能用于博物馆所自身的发展。评估报告显示,部分民办博物馆虽然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其运营宗旨与非营利性质不符。

肖秉侠:就理事会制度而言,让所有的乃至一半以上的民办博物馆按要求建立理事会制度,是不客观、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民办博物馆一没资金、二没人力,甚至百分之七八十的民办博物馆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他们哪有精力和时间建立理事会制度。另外,让社会参与建立,也不可行。因为据我们的了解,既少有人愿意(观复博物馆只是很特别的成功个例),又有当事人不知道、也不愿意做的情况存在。

当然,这不等于说博物馆不应该建立理事会制度,而是说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理事会制度等一些问题也不是当前民办博物馆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包括未建理事会制度等许多问题的存在也都是肯定的。其实,这次调查的418家只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有备案的,然而还有上千家没有备案的各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更多。这也是民办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面对当下的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是采取扶持引导为主还是监督管理为主。如果是扶持和引导,应从何处入手。这都需要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