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与中国的渊源
0条评论 2014-04-18 13:30:00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作者:白江峰

大英博物馆与中国的渊源

不久前,《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在中国付梓出版,这本被《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贡献”的书,通过100件馆藏文物来梳理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其中中国藏品为10件,占去了整本书十分之一的内容。本书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藏品中遴选出了100件极具代表性的藏品,以文物为佐证,来梳理世界历史,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藏品包括埃及的木乃伊、玛雅玉米神像、莫尔德黄金披肩、拉吉浮雕、阿拉伯铜手、婆罗浮屠佛陀头像、中国的青花瓷、石器时代的工具、俄罗斯革命瓷盘等,更有读者意想不到的现代社会的信用卡、中国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等。仔细翻阅此书,你会发现,来自英国本土的藏品凤毛麟角,大英博物馆的800万藏品中很大比例也来自世界各地,我想这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或许有着直接的联系。“明:改变中国的50年”展将于2014年9月在大英博物馆闪亮登场,而这些来自“中国机构”和“国际出借方”带来的中国藏品将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中国藏品来个“相煎何太急”的碰面。或许,它们中的某件家具或是瓷器能找到阔别多年的兄弟。

1998年《华盛顿宣言》以来的15年间,“物归原主”的呼声不绝于耳。有些国家深刻反省,对此事认真对待;有些国家敷衍搪塞,对此事置若罔闻。谁比谁更差劲,我们就暂且不提了,因为五十步笑百步算是深刻反省的典型吗?不过,昔日有着“海上车马夫”的荷兰表现的最为积极,截止2013年10月29日,荷兰博物馆协会历时4年对荷兰境内的博物馆就二战期间纳粹掠夺的油画已清查出139幅,其中60幅已被认领,剩余的已在网上公布,等待“物归原主”。这时,我对不局限于《华盛顿宣言》(1933~1945年)之外的掠夺文物“物归原主”也心生憧憬,因为我想掠夺不应该有时间限制,难道雨果口中的“小偷”,过几百年就不是小偷了吗?但从另一方面讲,“物归原主”的文物在“主”的手上就能比现在所处的博物馆保存的更好吗?

 【相关阅读】

大英博物馆展的古罗马沃伦杯被指假货

大英博物馆何以走向世界:网络是捷径之一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