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大陆——土耳其当代影像艺术展 
0条评论 2014-04-25 16:29:47 来源:艺术当代 

  发现新大陆——土耳其当代影像艺术展 

  发现新大陆——土耳其当代影像艺术展 

伊斯坦布尔是欧亚大陆连接的枢纽,和平时期,它是东西方交流的旋转门,战争时期,它则是一方阻挡另一方入侵洪流的软木塞。20世纪20年代,自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在奥斯曼帝国的躯体上建立起这个中东唯一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世俗国家以来,土耳其就一直处于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传统与现代多重交织的文化语境中。然而,伴随着近百年来国际形势与地缘政治学说的发展,传统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大陆中心岛理论为以欧美文化圈为核心的海权理论(大陆边缘学说)所取代,处于欧亚边疆交汇处的土耳其时常为欧亚两个文化焦点所边缘化,成为一个“新大陆”。

“新大陆—土耳其当代影像艺术展”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来自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的馆藏影像艺术佳作。展览展出了六位不同时期艺术家的创作,聚焦想象力、身份性、身体及围绕身体展开的社会政治对话、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承诺、视觉文化的本质、以及生活的神圣性等当代命题。自2009年以来,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先后在全球各大城市举办了一系列展览活动,此次中国之旅是其系列展览的最新一站。伊斯坦布尔被誉为当代艺术版图中心的一片“新大陆”,展览引领观众一同回顾了土耳其当代艺术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所经历的发展与嬗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艺术文化领域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伊斯坦布尔,仿佛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在当代,尤其是当代欧洲的观念中,这片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土地洋溢着奔放的生命力,所有以“后-”为开头的前缀在这里都是恰如其分的。从喧嚣的夜生活到平民化的街头生活,从博物馆到独立艺术家团体,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伊斯坦布尔当下正经历着多元文化冲击与融合的巨变时刻。众多国际艺术家慕名而来,在这里开创工作室、探寻新的创意灵感,仿佛奥斯曼帝国荣景再现。社会学家和文化学者称之为“饕餮盛宴”,在这座被誉为“新大陆”的历史名城中,多元对话在此碰撞、共存。

不过,这些并非是进入21世纪后才出现的新变化。艺术的转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后半叶,其间,恰逢1980年军事政变后自由市场经济催生过度消费文化。需要指出的是,转型期间的艺术对于此次政变持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作为东西政治文化隔阂的象征,柏林墙的倒塌所激起的巨大震荡也对此次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新动向”(New Trends,1977)、“今天的艺术家”(Today’s?Artists,1980)、“土耳其前卫艺术一览”(ACross-Section of Avant-Garde Turkish Art,1984)、“ABCD”(1989-1992) 及1987年第一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等一系列展览活动均凸显了多元与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念,为转型期的艺术提供了滋养的土壤。一方面,百花齐放的局面造就了多元文化体验、突破单一的民族身份,但另一方面,土耳其也受到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新的生活与思维模式冲击所带来的影响。这一运动不仅让现有的秩序和体现秩序的关系网络出现断层,而且还在“此时此地”与植根于过去的现代主义倾向之间制造了一种紧张感和张力。进入21世纪以来,土耳其开始全面地感受到多元化的影响力,但其诞生之初,整个大环境却充满严重的内部矛盾,并经历转型的阵痛。而在艺术、文化、政治等相关领域所发生的转型,自20世纪80年代末崭露头角、20世纪90年代广为人知后,现在依然在持续进行中。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如今许多艺术家的思考和创作的方式都受到了转型所带来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和改变。

此次“新大陆”展览带来的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就鲜明地体现出这种国际化视野与多元文化杂糅并存的地域性特点。其中既有立足于当代文化的共性,探讨人与技术关系的作品,也有立足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生存体验的在地性与社会性关注的作品。前者如《湖景》是一部纯电脑生成的动画作品,试图探讨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触及生态、几何和建筑等命题。各种生态造型此起彼伏、贯穿画面始终,赋予作品一种动态的游走感。同样的另一件《艺术的诞生》,每一帧图像都堪称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艺术家试图探讨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触及生态、几何和建筑等命题。他的影像作品通常都配有音乐伴奏,有些是专为作品创作的,有些则改编自经典乐章,更能烘托电脑生成图像所呈现的独特催眠效果。而在后者中,典型的有《未露面的女人或肚皮舞》。这段创作于1974年的视频是在土耳其展示的第一件影像作品,且至今在法国依然被认为是影像艺术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在视频中,艺术家将镜头聚焦于自己的腹部,在肚皮舞音乐的伴奏下,她在上面写下一段摘自瑞内?内利(RenéNelli)《性爱与文明》(Erotique?et?Civilizations)中的话。艺术家试图以这种方式将男性对于东方的迷离幻想和女性对于身体解放的诉求相结合。最后,我希望以一件作品来结束对于这个展览的介绍,这件影像作品《典范》讲述了安纳托利亚东南部一个女孩儿的故事,这个姑娘“即使在自己的梦中也不能真正地做自己”。作品中,类似细密画的技术让人联想到西方世界眼中的伊斯兰艺术,而随着土耳其现代主义进程的发展,这样的表现手法已经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渐行渐远。艺术家扎南运用这种“他者式”(other)的视觉语言来表现女性,因为女性往往被社会归为“他者”。在这件作品中,扎南将女性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情景进行对比。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女性往往饱受来自家庭、宗教、社会和国家的各种形式的压制。作品的语言和画外音向男性叙事风格提出质问,以批判的态度反抗男性叙事者的声音。随着故事的展开,作品探讨了社会加之于女性身上的惩戒和控制机制,激发关于世俗和保守的论战。在这件作品中,包含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宗教与世俗、男性与女性等一系列当代社会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冲突与命题,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土耳其”色彩,它满足了作为“他者”的我们与以之作为“自性”的艺术家之间共同的“土耳其想象”。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