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拍卖:疯一阵就散了吧!
0条评论 2014-04-30 09:47:49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安安

首先,从模式上来看,微信拍卖根本算不上一种新型的拍卖模式,类似的形式早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就是QQ群拍卖。现在,这些在微信拍卖群里玩得很high的参与者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参与过QQ群的拍卖。笔者以为,微信拍卖与QQ群拍卖在本质上完全是一样的,区别只是两者使用的硬件设备略有不同,电脑换成了手机,更便捷、更灵活,但在模式并无任何创新。当年QQ群拍卖遇到的问题,微信拍卖同样会遇到,且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过度的追求创新,结果兜了一个大圈子,又绕回到失败的老路上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今回归QQ群拍卖似乎比微信拍卖更具有优势,因为无论是从拍卖方还是委托方的立场上来说,当然希望参与竞拍的人越多越好。一个微信群最多仅能容纳150人,为了保持群内相对活跃的竞拍气氛,不得不定期“换血”,而在群里的多是熟人或朋友,那么踢谁、留谁,又会成为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而现在一个QQ群的人数上限能达500人,高级群人数上限则更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微信拍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其次,将微信拍卖笼统地归为“艺术品在线拍卖”并不合适,它只是小圈子里的小游戏。诸如淘宝、嘉德在线、赵涌在线等传统艺术电商,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经工商部门批准成立并依法纳税的正规企业。而微信拍卖既无资质认定,也无门槛限制,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随意地组织微信拍卖,就像几个朋友之间,相互购藏对方藏品,显然算不上是一种商业模式。且传统的艺术品在线拍卖具有一套完善的注册、竞价、结算及物流体系,能够充分保障委托方、拍卖方和买受人三方的合法权益,而微信拍卖由于无法构建完善的竞拍体系,仅靠群内部口头协商制定的几条简单的拍卖规则,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交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乱出价、胡顶价、结款难,以及竞买人间的相互串通等现象十分普遍。

第三,微信拍卖无漏可捡,部分拍品成交虚高。要想成功捡漏,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买家眼光够毒辣;(2)拍品数量要足够多;(3)善于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利用微信群进行拍卖的主要是一些普通当代艺术作品、年轻艺术家作品以及一些艺术衍生品等。由于作品鉴赏门槛低,且价格透明,买家眼力好坏与否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微信群里上拍的大多数拍品都是些毫无收藏价值的东西,且这些东西在一级市场上随处可见,而这也正是笔者在参与了几场微信拍卖后便决定彻底退出的最重要原因。尽管这些拍品的起拍价定的很低,有些甚至是“无底价”起拍,但委托方并不愿意轻易地让竞买人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将其拍下,有时为了刻意制造出火爆气氛,甚至会将拍品哄抬到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