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专场:
在4月7日至20日的两周中,孔夫子旧书网有27个专场结束拍卖,其中有9个专场的成交率达到100%。并且有多个专场仅有1、2项拍品流拍,表现不俗。
左:毛泽东选集 右:龙江颂
出自“48年毛选 文革画册、样板戏 民歌选 专场”
本期获得白手套佳绩的专场有:“观乐--寿山石精品雕件保真专场”、“观乐--寿山石精品印章、雕件保真专场2”、“中国近现代书画·扇面专场”、“饾版花笺梁鼎芬美术资料等名人墨迹专场”、“水墨丹青书画专场”、“特色印章(大料)特供”、“48年毛选文革画册、样板戏民歌选专场”、“5-60年代自印油印集邮文献专场”、“明代清代刻本内府写本稿本民国书籍专场”。
吴昌硕 国画 民国木版水印 花笺纸
在本期“饾版花笺 梁鼎芬 美术资料等名人墨迹专场”中,花笺纸的表现十分抢眼,都以数倍于起拍价的价格成交。事实上,在前两周的拍卖中,木板水印笺纸就有颇为不错的表现。
自古代起,就有许多文人喜欢在笺纸上印以汉瓦周壶或铭文,还有的用各种色彩雕版印制成山水花鸟等图样,统称之为“彩笺”、“花笺”、“锦笺”。后世最常见的叫法是“花笺”,并将其作为收藏佳品。据了解,花笺始于南朝。宋朝的花笺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等,都是宫中御用花笺,非常华贵。元朝的花笺有出自浙江绍兴的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等。明朝时出现了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册而又雅趣高绝的《萝轩变古笺》和《十竹斋笺谱》。清代也有不少名家参与花笺的制作,到了民国时期,1933年初,鲁迅和郑振铎编辑刊印了《北平笺谱》。可见,花笺纸一直都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尤其是名家画作、绘制的笺纸,不仅是研究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的对象,更展现了名家的雅趣,极具收藏价值。
本期表现不错的拍卖专场还有:“民国名家签赠本老北京史料等专场”有2项拍品流拍;“民国旧书线装古籍专场2”、“民国旧书线装古籍专场”“名家字画专场”、“近现代字画专场”都仅有1项拍品流拍。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