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雕塑
杨飞云 《妙龄女》 1996年 布面油画 194×162 cm
油画雕塑专场共推出拍品百件。杨飞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油画一向受到学院与市场的高度推崇,此次参拍的作品《妙龄女》,创作于1996年,是其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既是对转型期的总结,也是画家创作迈入成熟期的标志。《妙龄女》曾收录在多本画集并参加历次重要个展,杨飞云纯熟精湛的写实技巧与“着力去表现生命力的纯净、健康和美好”的艺术理想,在此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据诚轩油雕部负责人谭波表示,“此作是多年来首次现身拍场,希望能刷新杨飞云作品市场拍卖纪录。”
刘溢 《 四季之冬》2001年 布面油画 122×91 cm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即名动一时的刘溢,旅居加拿大之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又回到国人视野,以荒诞而写实的魔幻现实主义画风,在艺术市场引发热潮。《四季之冬》画于2001年,为“四季组图”之一,在刘溢绝大多数令人不安、带有强烈感官刺激和挑衅戏谑的作品中,本幅的静谧神秘、隐晦意涵更显难能可贵。事实上,《四季之冬》也是刘溢自己极为偏爱的作品,为继承2000年《冬》的创作意涵,进一步升华的再创作,此点也从侧面也反映出《四季之冬》的特殊性。
席德进 《老妇坐像》 1969年 布面油画 76.5×61 cm
近两年席德进画作的市场升温,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仅占其作品总数量不到四成的油画,因绝大部分都已被美术馆典藏,难得现身拍场,获得藏家更高的关注,其中描绘台湾乡土生活的民居和乡民题材的油画作品,尤属席德进严格意义上的创作,体现了他艺术追求的赤诚。这类题材包括本幅1969年的《老妇坐像》在内,收录在《席德进纪念全集》的仅有六幅,多数已收藏在台湾各公立美术馆,藏家实不应错过此典藏良机。
林风眠的彩墨风景是他最具个人特色的创作题材,也最能体现其调和中西的艺术成就,此次有三幅作品参拍,且均来源清晰、传承有绪:《金秋》原为欧洲私人收藏,现藏者得自香港苏富比2000年春拍;《松》为现藏者购自台北佳士得2000年秋拍;另幅1977年赠予友人留念的《芦苇》,为林风眠少数署创作年款的画作。其中《金秋》近处的水面倒映着中景以柠黄提亮的树林,明丽澄澈,与一排遒劲挺拔的松树和远处的层峦迭嶂相映成趣,远山用淡墨勾画出植被走势,笔触细腻丰富,风格极为少见。
庞熏琹画作绝大多数收藏在美术馆,市场稀见,本场有两幅1940年代初期的精品。其一为绢本设色画《展姿》,以游丝描体现仕女的衣纹圆润流畅,舞姿翩若惊鸿,极富表现力和律动感,为庞氏的盛年创作;另一幅《溪山无尽图》题赠知名媒体人卜少夫,画风清润。1940年代卜少夫曾任重庆《中央日报》副总编辑,1943年庞熏琹为成都个展所撰写的《自剖》一文即发表于该报,本幅创作大约亦在此一时段。
丁衍庸的《甲骨文字/兰》和《霸王别姬》分别创作于1964年和1973年,代表了其融合中国书画传统以汇通中西艺术的成就: 双面油画借甲骨、金文等古文字体入画;《霸王别姬》则是他戏剧题材油画中,描绘人物最多、风格最丰富深入的作品,堪称翘楚。
周春芽 《山石》 1996年 布面油画 60×72 cm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诚轩春拍油雕专场还推出周春芽专题的五幅作品,几乎完整呈现了他从1976年到2008年不同阶段的艺术面貌。
编辑: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