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春拍让我们拭目以待:瓷器能否延续鸡缸杯辉煌?
0条评论 2014-05-09 09:35:49 来源:艺典中国 

北京匡时:瓷器工艺精品亮相

北京匡时2014春拍在瓷器工艺品专场甄选各类拍品二百五十余件,时代纵贯明、清两代王朝,内容囊括官窑瓷器、玉石雕件、文玩清供、铜器杂件等诸多类别,全面展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其中不乏难得佳作,引人注目。

清雍正 天蓝釉团寿心葵花式盏托 L13.8cm

清雍正 天蓝釉团寿心葵花式盏托 L13.8cm

天蓝釉为康熙时期初创品种,雍正天蓝釉器在其基础之上又有进一步提高,尤以“年窑”所做更为精进。清雍正天蓝釉团寿花式盏托,呈六瓣葵花形,花瓣相叠,自然生动,器心杯槽处印团寿纹,纹饰清晰利落。器身所施天蓝釉为较浅的一种釉色,几近月白,釉质莹润,色泽纯净淡雅,恰合雍正皇帝“肃静”的品味追求,实为年窑天蓝釉典型作品。此器原为太仓仇氏旧物,品相完好,传承有序。

明崇祯 青花会昌九老图筒瓶 H44cm

明崇祯 青花会昌九老图筒瓶 H44cm

青花料在明成化之后因进口钴料用竭,改用浙青,虽然蓝中泛灰的颜色不如苏麻沥青的美艳,然而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翠蓝色充分展现了国产青花料的优势,沉静柔美之色恰与东方婉约含蓄的审美相符。崇祯的青花瓷相比嘉靖、万历砂土更白润,形制更秀雅。

“明崇祯 青花会昌九老图筒瓶”筒瓶阔口微撇,直颈略束,溜肩,直筒形长腹,砂底无釉。筒瓶造型出于万历年间而略有变化,器口较之前开阔,微撇。胎体致密,胎土白中泛黄,釉面洁净晶莹,青花发色纯正,绘制“会昌九老”指唐代会昌五年(845年),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九位高寿者,在河南香山(今洛阳龙门附近)聚会、游宴的故事,后被人传为佳话,寓意福寿绵长之意。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乾隆青玉御题诗会昌九老图玉山,其所雕刻的题材即为会昌九老图,由此可见宫廷对此题材的喜爱和重视。人物简笔勾勒已神形兼备,以平涂为主却也有远近层次,意趣盎然。肩与近足处各饰一周几何暗刻纹,此种装饰手法为明末清初所有,康熙时期的筒瓶已不见这种装饰手法。

清乾隆茶叶末釉羊首尊 H26.2cm

清乾隆茶叶末釉羊首尊 H26.2cm

慕古是乾隆时期宫廷工艺制作的流行风尚,清乾隆茶叶末釉羊首尊正是此种慕古风的完美诠释,其汲取上古三代之精华,以青铜之经典造型加以化裁而造器,古朴庄严,敷施源起隋唐的茶叶末釉,釉厚处宝光内蕴,釉薄处胎骨隐现,硬朗有力,并以模印之羊首为耳,古雅生趣。与本品造型相似者,仅见于南京博物院所藏之仿汝釉器,存世极为罕见。

延伸:瓷器收藏价值

瓷器做为古代文物的一种,有其独特的收藏价值。瓷器有三方面收藏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历史认知价值和经济投资价值。其经济价值决定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同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造就了经济价值的高昂。

在古代,瓷器代表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习俗喜好、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艺水平,甚至是使用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识,根据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时被划分成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两大发展系列。

事实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民窑瓷器都拥有着比官窑瓷器更加广泛的使用群体,更加活泼的艺术思想,体现着民众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好恶取向和思想变化。而历史的风雨虽然让绝大多数民窑瓷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让其中的幸存者焕发出灿烂的彩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投资官窑瓷器实际上是投资它的皇家地位,而收藏民窑瓷器,收藏的是民窑瓷器的多元思想。

目前市场中能见到的明代民窑瓷器完整器多为青花罐和碗盘,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见,其中罐的市场价值已经很高,只有盘碗碟的价格还徘徊在相对的市场低位,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市场价格的两大洼地。

瓷器的升值空间也是很大的,瓷器易碎,保存具有一定难度,历史越悠久,越价值连城。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