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
2014-05-10 13:57:33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韩春阳

\

开幕式现场

2014年5月9日下午,“以退为进”艺术家作品展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策展人由杨天娜担纲,参展艺术家有杜边疆、吉米•达勒姆(Jimmie Durham)、黄永砅、蒋志、李正天、安德烈亚斯•迈耶-布伦嫩施图尔(Andreas Mayer Brennenstuhl)邱志杰、马林(Pablo Wendel)、王庆松、萧开愚、杨诘苍、阳江组、扎瑞娜•哈什米(Zarina Hashmi)、郑国谷、马克•托比(Mark Tobey)、曾灶财。本次展览标题“以退为进”来自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的一种军事策略,而这一策略在本次展览中作为标题,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

\

展览海报既是袁世凯历史照片

对策展人而言,一幅晚清的历史照片极好地映证了这一策略。照片中的袁世凯(1859-1916)是晚清最有权势的将领,他身披传统蓑衣,头戴隐士斗笠,垂钓于一艘渔舟之中。本次展览的构想出发点即来自这幅将领乔装隐士图及袁氏退隐的故事。袁氏以此借喻忠臣,表达清廷于1909年将自己免职的不满。但是,他所选的退隐之地——河南洹上村,是一处繁忙的交通要道,此后,他在这里一直待到1911年。袁氏借用的忠臣之隐喻,以及从权力中心退隐这一明显与之矛盾的做法,都意在促使当朝再度请其出山,并最终将其推举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此处,袁氏效法其前代士子,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这幅忠臣士子与当世之朝不和随即退隐的图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与文学中极富弹性的隐喻之一。

\

展览现场

“以退为进”是一种同样适用于当今中国艺术生产的策略。试图呈现那些在当下运用传统媒介与手段,如占卜、游戏、博弈、方言等传统策略,进行艺术创作,以期发展出一套自律的语言,进而抵抗由一套“通用语汇”(lingua franca)所产生并持续至今的同化趋势与权力结构。在这方面,诗歌同样也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展览《以退为进》旨在呈现:向传统的借鉴和退让,能够如何作为一种高效策略来迎对特定的历史时刻。

\

展览现场

针对展览的最终呈现效果,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表示,“以退为进”汇集了来自中国本土及海外的多位艺术才俊,在他们眼中,传统不是一段已然冻结的时间,亦非一个建设完备的体系。相反,他们向传统发问,以此测试当代创作、记忆及再造历史、以及通过重访某套建设完备的编码系统来在当今的城市社会、政治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再造‘传统挑战’的各种极限及可能性。因此,参展的当代艺术家们‘以退为进’,将传统作为一种‘在进行之中’的生活实践来接受——从重新书写艺术与社会历史中的不同层次,到对文化编码、影像与平凡事物的使用与滥用,皆是如此。由此可见,传统并非只是过去与现在的简单对立,而是一个关乎使用、转变、重新解读和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因此,传统被视作一整套实践、影像、以及基于地方语言、日常活动的事物,在展览“以退为进”中被呈现,被演示,同时也受到审视。

\

策展人杨天娜

策展人杨天娜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展览《以退为进》设定在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和艺术领域的发展背景之下。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媒介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近年的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的首个中国馆,以及2013年香港艺术馆的展览《原道》,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的过去作为现在》。这些都表明某种愈加显著的趋势,即:将中国传统媒介作为一种“通用语汇”进行重新挖掘和评估的需要。这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兴趣确实来自于不同方面的刺激,其中政治经济同文化艺术的驱动力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中国同其西方同仁一样活跃。然而,值得强调的是,作为后世贸成员的中国,正处于一种全新的、充满自信的文化身份的塑造。作为一个新晋的全球经济大国,中国正在重新确立“继承了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的文化定位” 。

\

李正天(左)杨诘苍(右)

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关于中国传统媒介的当代艺术展览,都将之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相关联的审美、价值、技法或媒介加以考量。这些展览或旨在重申中国文化身份,或重访东西方二元论,后者自19世纪中期既已困扰着中国的文化理论与批评。

\

艺术家陈再炎

策展人从历史中的媒介与权力来看整个中国书法史或国画史,杨天娜认为,我们今天所谓的传统媒介——总是同中国皇帝、宫廷、权力联系在一起。传统媒介,尤其是书法、国画及其风格特色,好比“通用语汇”一样,将这片广阔疆土的多元地域文化联结在一起,确保文化的连贯性,并让那些有此雅致来运用、理解这些媒介的人获得社会地位甚至权力。书写的文字,即诗歌或书法,亦为展览《以退为进》的一大主题。艺术家陈再炎在诸多形式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取材古人的作品,从形式到手法完全有别于传统,新的作品让人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通用语汇”在当代的变化,是在传统中的迂回突破还是颠覆,阳江组在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

艺术家蒋志

艺术家蒋志在展览现场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简要的诠释,在他将进行长达两年的《情书》系列与近期的《两生花》系列作品在意识上和形式上进行对应,通过一种图像与绘画的组合排列呈现一种让人深入反思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蒋志通过长期关注和不断的创作的艺术表达过程里看这二者的感染力从相近的情愫里看他对情感的体验和认识。

\

艺术家王庆松

退入传统,作为一种自治语言的抵制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一类实践,也同时处于现当代文化中。因而,来自不同地区与时期的艺术家的创作都被纳入了此次展览。马克•托比退入阿拉伯和中东的思想与书法,由此激发他于20世纪早期及中期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白色书写;而郑国谷及阳江组对本土传统民俗的重新挖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根本上的趋势。扎瑞娜•哈什米在其木刻作品《家为他处》中退入了自传式的、个人的同时也是普世的语言,这同样体现在曾灶财的涂鸦、蒋志的《情书》及王庆松的《瑞雪丰年》中。李正天、邱志杰、萧开愚和杨诘苍的作品让我们看到艺术家所持的信念:艺术与传统的潜力将挑战并转变我们对现实的看法,甚或现实本身,正如马林的录像。同时,吉米•达勒姆在其录像《砸》中试图重新诠释现代性,正如黄永砅的《四个轮子的大转盘》,安德烈亚斯•迈耶-布伦嫩施图尔的《重写现代性;开始负增长》。

\

展览现场

策展体文章大众实难受用,云里雾里,不如前去现场一探究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8月3日。

【相关阅读】

杨诘苍《还是花鸟山水画》将在墨斋举行

【编辑:韩春阳】

编辑:admin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