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册前言
扇源 · 善缘
名家成扇成为收藏新宠
刘奎龄 成扇 《合家欢》
张大千 成扇 《溪山访友图》
刘奎龄 成扇 《母子图》
董桥说:扇子有情。这一把中国扇,扇了3000多年,却是慢慢的被折拢了。这3000年,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招风取凉到成为风流雅士的必备之物。背后,有多少故事,多少人,多少不同的生活。入夜,终于静下来,沐手,慢慢打开这一把折扇,清风徐来。那山水云天,那亭台楼阁,那高人仕女,那花鸟虫鱼,就这样开启了。
据考扇子起源于禹舜时代,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殷商的羽扇到汉代的纨扇,再到宋朝时出现的折扇,延续至今。明永乐朝,因明成祖朱棣的垂青,折扇上的绘画使得扇子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迅速流行。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扇子制作愈发精良,书画名家无不在这方寸天地一展才情。
扇画这种特殊的艺术款式,最早从六朝已经开始了,唐、宋以后更加盛行,丰富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宝库。主要分成扇和扇面。扇画因用纸质地厚实,其落墨和设色都难掌握,要做到小中见大构图难度很大,所以最见画者工夫。又因其小巧雅致,历来是不少文人雅士的收藏专题。虽属小品,着墨不多,但一气呵成,让人在咫尺之间感到辽阔的意境。尤其是成扇,一般都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再配上雕工精致的扇骨,细细把玩,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就这样,中国传统工艺纸扇在历代书画名家生花妙笔下绽放光彩,扇子从人们祛暑纳凉的实用器物转变为文人雅士的“怀袖雅物”。更成为今日艺术收藏的又一亮点:中国扇画。
北京保利、西泠印社、北京匡时、鼎天国际等多家知名拍卖公司曾推出“扇画”专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北京保利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上,唐寅的一幅金笺扇面画作《江亭谈古图》以1150万元成交。鼎天国际拍卖百扇专场101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陈少梅1935年创作的《杏坛弦歌》成扇以263.2万元创下纪录。匡时拍卖中,徐悲鸿为挚友韩槐准所作《墨猪图》与傅抱石《重阳》诗意图均以241.5万元成交。而在今年5月22-24日鼎天国际即将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中,又将有101件名家成扇精品以专场形式在天津亮相,大部分为十年未见的生货。这批精致的成扇艺术品大部分为齐白石、张大千、徐操、溥儒、吴湖帆、陈少梅、刘奎龄、田世光等大家之作,仅张大千精品成扇就达到8件。并包含了众多大家的代表性题材,如张大千的灵秀山水、陈少梅的高士、溥氏四杰的皇家贵气、刘奎龄的三羊开泰等,又因是在成扇的范围上呈现,更见功力,令人赏心悦目。
从明代的文征明、仇英、董其昌,到清代的王时敏、恽寿平,再到吴昌硕、任薰……一代代大家名士无不与之结缘,大千世界、万里江山,尽收于一扇之中,咫尺之间,何等气度胸怀。信步闲庭,折扇轻摇,风流尽显。又或许,张大千才敢说出那一句实话:“在文人社会中,扇子并非是用来扇凉的,如果为了扇凉,何必要请名家来写、来画?扇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代表持扇人的身份。你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谁写的,画是谁画的,扇骨是谁刻的,别人从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现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在这个“每晚只需一度电”的空调时代,静静寻找寂寞合拢的折扇。原来,还有知音,还有缘分。一开一合之间,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多的故事,等你来 发现。摇一把折扇,结一段善缘。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