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4春拍】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展览前言
0条评论 2014-05-20 16:41: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何桂彦

[泓盛2014春拍拍品]  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2004-2013

[2014春拍拍品] 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2004-2013

树脂、漆、铜、铁板、白色大理石、现成品 尺寸不等

焦兴涛是因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解构风格的作品而倍受雕塑界瞩目的。在后来的创作中,艺术家在突破传统雕塑的语汇,拓展新具象雕塑的表现力,消解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以及探寻雕塑的观念化表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而“真实的贋品——焦兴涛个展”也是这种实验状态的一次阶段性呈现。

【2014春拍】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展览前言

“常”在这里具有双重的意涵:一个是“日常”,另一个是“异常”。前者强调作品的日常性、生活化、微观化,其内在的学理追求,在于强化当代雕塑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后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视觉呈现,即追求异质与“陌生化”的表达。在这里,“陌生化”的感染力,来源于艺术家对日常视觉机制与观看习惯有意识的背离,然后是对作品重新“编码”,进而在作品的接受过程中让观看在视觉上形成反差。

【2014春拍】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展览前言

【2014春拍】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展览前言

“藏”正是对这种“编码”的一种反映。不过,在此次展览中,“藏”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观念化的方法。就第一个层面来说,艺术家的“藏”是精心而为的,他将自己所做的“雕塑”与日常的物品与现实的场景融汇在一起,尽可能地使其融入日常的观看经验中。之所以具有观念化的特征,在于艺术家力图消解艺术品与“物品”之间的界线。杜尚之后,现成品与艺术品的边界就日趋模糊,但是,杜尚并没有将作为艺术品的现成品重新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或许正是“藏”背后所潜藏的“对什么是艺术品的本质”的深层次思考。

【2014春拍】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展览前言

“场”是“藏”的一种延续,而这种延续的体现就是作品最后所展示出来的效果。不过,在这里“场”具有双重的维度。一个是“现场”,一个是“剧场化”。“现场”的意象来源于作品原本就是由一些日常的物品与场景构成的。但是,这个“现场”也是不纯粹的,它仅仅只是一种表象,因为有艺术品“藏”于其中。于是,艺术品成为了一种介质,它让观众正常的观看成为了一种艺术行为。而所谓的“剧场化”,一方面在于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看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观众的观看,与作品、展示作品的环境一道,成为了作品意义的组成部分。

【2014春拍】焦兴涛 真实的赝品 展览前言

对于艺术家来说,“常”·“藏”·“场”是三位一体的,它们既反映了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内在生成逻辑,也体现了艺术家对当代雕塑发展可能性的深层次思考。

编辑:田茜

声明:该文章为99艺术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