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与文化表征”—对邹琼辉架上作品的一种解读
0条评论
2014-05-21 16:39:04 来源:99艺术专稿 作者:何桂彦
邹琼辉 蝉语·禅境
对不同媒介所进行的实验,以及对材料的驾驭,都反映出艺术家良好的控制能力。不管是“蝉怀”、“蝉语”,还是近期的“禅境”,对于邹琼辉的创作来说,凸显材料的“物性”都显得至关重要。当然,邹琼辉对材料的接纳与使用,主要得益于2011年在中央美院的学习。不过,从一开始,她并不希望仅仅将对材料的使用停留在形式的表层,而是希望同时为画面注入符号与叙事性,并使作品与自身的现实生存体验相结合。事实上,就架上绘画中媒介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它应属于现代绘画的审美范畴。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古典绘画的核心理念,是在二维的平面对现实予以再现。因此,绘画的基本目的是呈现一个表象化的世界。只有架上绘画开始放弃描述功能,回归平面,媒介自身的“物性”才能真正走向自律,才能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因为,在古典阶段,媒介的本体价值是被三维的视觉假象所遮蔽的。倘若按照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的理解,一部西方现代绘画史,实质是走向平面,走向纯粹,走向媒介的历史。故此,19世纪中期以来,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是,伴随着“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艺术家们自觉地将材料自身的表现力提升到审美的高度。从库尔贝对画面肌理的重视,到分析立体主义使用“拼贴”,再到“达达”阶段的现成品,媒介不管是在材料,还是美学上,都真正具有了独立性。不过,就中国架上绘画的发展来说,只有到80年代中后期,艺术家们才有意识地强调材料在绘画表达中的重要性,因为在过去主题先行的创作习惯中,与主题比较,材料的意义始终是被遮蔽的,是从属性的。
编辑:孙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