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绘中国梦”汉风墨韵•徐州中青年美术作品展南京开幕
0条评论 2014-05-23 23:39:1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

开幕式现场剪裁仪式

2014年5月22日下午2时30分,“同绘中国梦”汉风墨韵•徐州中青年美术作品展于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徐州中青年艺术家六十余件作品,媒材涵盖了油画、国画、版画、粉画、水彩等多种形式,比较全面的呈现了徐州艺术的面貌,与画展同时开幕的还有汉画像石展,徐州市美协主席朱天杰表示这样呈现是为了形成一种对话,古今的对话,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能将徐州的艺术更全面的呈现出来。此次展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徐州市文联、美协承办,据悉,展览将展至5月29日。

\

活动现场

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徐州艺术起步于原始社会,从五千年前的古陶抟制彩绘起步,经历了先秦青铜器熔铸、汉画石刻雕镂、唐幢宋帖、明画清卷的传承延续,名手辈出,共铸起了今天的群体辉煌。尤其是在近现代,徐州走出了一大批对近现代中国美术产生影响的人物。以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为代表的从徐州走出的艺术家,他们中有的是艺术家,更多的是集艺术家与美术教育家于一身,甚至是集艺术家、理论家与组织领导者于一身的综合性人物,他们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部徐州地方艺术史,折射了徐州人民生生不息的美感渴求,也表现出徐州人的创造力、表现力与人文精神。

\

现场观众在观看作品

这次参加展览的60余位中青年美术家,都是活跃在美术界的徐州本土作者,是当前徐州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代表了目前徐州中青年美术创作的现状,也代表着徐州美术创作的实力。他们的创作一方面深入传统,另一面则注目当前的现实生活,关注现实存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生活情调,这也充分体现了“彭城画派”注重现实,立足现实,强调创造的特点,从创作中也体现了“南秀北雄”这种地理气候熔铸而成的笔墨语言风貌,追求 “拙、重、厚、大”的审美理论,有着浓重的徐州地域文化特质与文化符号,是“彭城画派”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

现场展出作品

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在谈到此次展览时表示:“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注重徐州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和深厚的书画艺术资源,实施了打造‘彭城画派’和培树‘书画徐州’的工程,同时将打造‘彭城画派’和培树‘书画徐州’作为推进实施徐州‘舞动汉风’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先后在南京和北京举办了‘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展’。这次创作围绕‘同绘中国梦’这一主题,强调反映徐州文化,徐州地域风情,表现徐州人的社会生活,是一次主题明确地创作,同时也是继南京‘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和北京‘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后又一次重要的展示,是‘汉风墨韵’主题展览的重要组成。”

\

汉画像石拓片

对于“中国梦”他表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艺术家的中国梦,就是以艺术的手段与艺术的表现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强调关注当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既是党的文艺方针所要求的,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徐州艺术家所形成的传统。

\

汉画像石原件

在访谈中徐州美协主席朱天杰老师提到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近百年来,徐州美术涌现出以李可染、刘开渠、朱德群等享誉中外的名家大师,形成了二十世纪一道靓丽的风景。当今徐州书画家更是灿若群星,在继承传统中沿袭韵脉,在变古出新中求得突破,徐州书画艺术后继有人、生生不息,而汉画像石的呈现则是为了形成一种对话和交流,以拓片的形式呈现,同时还会有少量原件随同呈现。

\

讲座现场

在展览开幕之后还举行了题为“江苏城市文化与地区美术生态系列讲座(三)徐州市:地缘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的讲座,主讲人为《画刊》杂志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张正民教授。

编辑:陈耀杰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