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塔•马茜(Marta Marcé)
这位女画家便是玛塔·马茜(MartaMarcé),1972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1990年至1995就读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美术学院,并作为交换生在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和德国的柏林艺术学院学习和居住。2000年毕业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获绘画硕士学位,获英国肯斯特大学特别研究员奖。自2001至2012作为高级讲师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伦敦温布尔顿艺术学院、伦敦切尔希艺术学院任教。玛塔是位著名的抽象画家,作品曾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六十多家画廊展出。
玛塔在四年前从伦敦搬到了柏林,她的工作室位于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的一座LOFT空间里,目前她和男朋友以及一个可爱的儿子共同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玛塔的工作室里除了放满了绘画作品,作画的大笔刷和大桶丙烯颜料随处可见,她说,这样可以让工作室看起来像是“生命的聚会”,她说非常庆幸选择了柏林这座充满现代感和韵律感的城市定居下来,因为在这里,她和她的音乐人男朋友都找到了灵感。
玛塔的作品多使用丙烯颜料,用刷子大面积平涂,条形作为创作的元素之一经常出现在画面里,玛塔说她喜欢线条所带来的细节感,当它与大面积的色块同时出现时,就会碰撞出丰富的层次,形成平面与深度的对比,令人影响深刻。玛塔形容自己是一个“画来画去的画家”(painterlypainter),喜欢画大尺寸的作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的忠实于手的感觉,尽情涂抹”。
玛塔•马茜作品《circulosnoirlarge》
玛塔的作品明亮,绚丽、充满了几何图形带来的戏剧性和音乐的节奏感,富含柏林当代艺术的审美趣味,这样的风格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当代德国新表现主义巨匠格哈德·里希特,虽然玛塔的作品看起来轻松明快,但正如里希特的抽象画并不随性而发,表面上极具表现性的笔触实际上却是深入思考的结果,对于玛塔来说,如何既在从前辈大师艺术家那里汲取灵感,又能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是一直以来创作的终极命题。
玛塔还特别指出,哲学家乔多阿诺·布鲁诺(GiordoanoBruno)的《几何语言》(GeometryofLanguage)和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的《道路上的语言》(OntheWaytoLanguage)是自己最喜欢两本书,近期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艾凯(IKi)”系列,在这个系列中,她试图用她认为完美的元素:线条、笔刷和手,构建出一个只属于“玛塔”的几何系统。
对于此次参加南京国际美术展,玛塔说她充满了期待,非常希望能将自己的作品和艺术理念介绍给中国的艺术家,同时也很期待从中国汲取创作的灵感。
编辑:文凌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