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迹于山”朱建忠个展在东京画廊开幕
0条评论 2014-05-27 17:30:5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4年5月24日下午三点,“影迹于山·朱建忠个展”在东京画廊+BTAP举行了开幕式,这是继“视觉维度的主体修辞·叶剑青个展”、“迷路·曾建勇个展”之后,2014年推出的“新朦胧主义”系列展第三回,该展览由田畑幸人策划。“新朦胧主义”是东京画廊+BTAP对当代亚洲艺术创作思想和观念的新发现与新阐释,目的在于唤起一种传统渊源有自、并且能自我生长和归纳的古老生命意识,以期激活当代艺术创作格局中的思维向度。“影迹于山”正是对这一象征性文化情怀的回望:茫茫山丘原野中只身孤影的林木,在天地幽冥之间,是心物两忘臻于化境的深切观照。

朱建忠的水墨画多施以大面积的淡墨晕染,墨气氤氲之中有晨光的翠微、暮色的清寒,一派超然象外之境。相较于元季以来传统山水画笔法的皴擦点染,朱建忠将书写的笔性和笔感弱化处置,但在图式上仍袭自于最经典的结构,只是云烟淡岚弥漫其间,在似有似无之中透出空灵静寂之气。在这片虚空之中,孤树即作为观者的视觉映像,亦是为朱建忠对自我形象的构设:这种自省并不仰赖于用眼睛去看,更应是仰赖于心的感知和体悟。毫无疑问,朱建忠将自我比附为拽杖云游、坐听风声的仙人,徜徉于孤树与寒亭之间,那么一块山石、一条溪涧,就成为图像叙事的最纯粹、也最极致的隐喻。

朱建忠的水墨画中,显示出其对光线和空气的研究和表现颇有心得,这使得其在视觉样式上与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相去甚远,而似乎是与日本近代画史上菱田春草、横山大观所开创的“朦胧体”绘画之间有更多相近之处。朱建忠的水墨画显然吸收了这些绘画语言和形式的影响,然而其并未完全倾向于“朦胧体”绘画所主张的写实性和装饰性,而是将之施之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意旨之上,清朗雅逸、调性高华,是一种极为“工性”的造境技艺,而非传统绘画中所谓笔情墨趣的自由表现性。也就是在云山之间,朱建忠给予孤树一种坚实的存在感:不是纪念碑式的厚重体量,而是一种能羽化而登仙的轻盈与曼妙之姿,这更多是一种对传统文士身影的理想写照,所谓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影迹于山”,或是对这一时期朱建忠水墨画创作观念最为精准的描述:在传统与当代生活之间,绘画过程就是一条隐秘的通道,消弭着边界以至于我们能翛然出入其中。

朱建忠

朱建忠

田畑幸人说,相识至今,我所见到的朱建忠都始终执着于那棵只身孤影的树木。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类对自我风格和绘画表现十分确信并坚持的艺术家。同时,在我所知晓的中国绘画史中,有如朱建忠般仅以孤树构图的水墨作品实属稀有。作品画面中,孤树凛然矗立的纯粹感与周遭有如过滤般的空灵之气都无疑紧紧牵引着观者的思绪。我想我在朱建忠作品里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简单纯粹和气韵生动,或许这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意境吧。

朱建忠在介绍作品的时候说到,之所以选择松树作为创作的主题是因为觉得他所居住的城市南通的松树跟别的地方比如北京是不一样的,首先生存环境就不同,南通的环境更好,而且那里的松树可以自由生长,就如同艺术家也是想通过松树的生长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在目前看来,松树是可以最好诠释艺术家的表现方式。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25日。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