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还长——记《薪火3》行为艺术活动
0条评论 2014-05-28 10:57:0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周斌

童文敏作品

童文敏作品

作为川美油画系的学生,童文敏毕业时的创作是一件行为作品。近两年来,一直勤于创作,此次《薪火3》本未参加,但被现场的气氛触动,偶发了一件作品。是在行为语言媒介层面进行的实验。她写了以下关于此作品的文字:黑暗的空间中,坐在椅子上,身体,嘴自然闭着保持不动,用跟随身体内部的运动气息发出声音。停止发声,站起来原地不动两只脚均衡的拍打地面,然后离开结束。想用这个作品做声音方面的实验,声音是身体发出来的。声音的不断消逝构成了声音的持续,声音的抽象性一次性,这个和时间的模式很像。声音的运动和传递是立多元的。外部保持不动,内部发声音的可能性和偶发性,这种偶发性,不需要主动调动情绪创造一个想象。跟着呼吸自然地听自己的身体内的声音,感觉身体内空间和气息,你的思维的闪现,情绪的变动,身体的悸动,跟随气息的河流中,共振消散在胸腔,喉部,头部的鸣音里,可以游走于你的身体,和这暗黑的空间以及在场的观众。这是一种静止的运动。静谧,私密的运动。一切归于平静。

现场海报上有人替我签了名,倒是可以自欺欺人的抵消几许未能到场的遗憾。两年多的行为艺术教学让我获益良多,教学共进,我学到的不比学生少。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不到30年,而专注于此领域去实践与创作的艺术家凤毛麟角,浅尝者多,似乎热热闹闹,其实一片荒凉,所谓的经典也只是在中国的艺术线索语境中而言。艺术家缺,涉足行为艺术批评和理论研究的批评家更稀少,学术难度大,无利可图。少了这两种人,中国的行为艺术在世界之外。推及整个当代艺术,西风吹的内功缺乏的中国艺术家纷纷感冒,一片咳嗽声,病态的热闹非凡。中国有没有行为艺术家,有,但相当于没有。作品乏力,终归是作者“人”不成熟。

路还长,需提起觉照,埋头践行,薪火相传,也就还有希望。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