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艺术品,从1997年香港佳士得推出“ImperialSale-皇家艺术珍品”专场就一直是拍场的热点和藏家喜爱的对象。瓷器、书画、佛像、玉器、家具等都因此创出了千万元、亿元的价格。今年5月28日,香港佳士得依旧推出了有关宫廷艺术品的专场“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6月4日,北京保利也推出了此类专场。很多人怀疑,宫廷艺术品火爆背后的“推手”就是“宫廷御用”这个高大上标签作为强有力后盾,但,事实真的仅仅这样吗?
“皇家血统”艺术品的生存法则
宫廷艺术品从出现便是以最高统治阶级为对象,它们汇集了全国最好的艺术设计、最优秀的工匠、最珍贵稀有的材质精心制作而成,象征着皇权,代表了皇家的奢侈品位和最高工艺水平。这是民间艺术品所无法企及、无法比拟的。而这些以国家王朝的力量打造出来的艺术珍品,当然也是耗费“巨资”而成。
“能流传下来的作品80%都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其他又分存在海内外重要的博物馆中,仅有极少部分的宫廷艺术品是在私人及拍卖市场上流通的,珍稀之至,所以备受海内外藏家追捧。”北京正观堂主人、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专家梁晓新谈道。
当时,这些艺术品在设计和制作乃至分配使用,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控制和记录。所以一件真正的宫廷艺术品,理论上应该能在两个故宫珍品或者档案里找到相同或类似关联的作品,以追溯和验证它的“皇家血统”。梁晓新告诉新金融记者,皇家的艺术品珍藏档案,诸如《石渠宝笈》、《造办处活计档》等,都成为收藏家和学者极其重视的考证、研究、鉴赏的依据,一旦某件艺术品在这些皇家档案的记载中被找到,立即身价倍增。然而,除了故宫藏品的比较、皇家档案的记载以外,梁晓新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了解作品本身的艺术、工艺价值是否能达到了宫廷艺术的水平。
因为抛开“皇家血统”的高贵标签,艺术品的综合价值才是其在市场的生存之道。而这,也正是收藏家或投资者在拍场互相争抢、不惜血本的缘由。从这点来看,宫廷艺术品的估价似乎就将刚入门的藏家推至门槛阶梯之外,“单件宫廷艺术品的拍卖成交价和市场价,最低在数十万元的门槛上,所以这个板块并不适合刚入门的藏家。”梁晓新提醒道,除非财力雄厚,并具有非常专业、经验丰富的顾问专家掌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的确,雄厚的财力支持是跨入宫廷艺术品收藏队伍的一个捷径,梁晓新坦言,“这是最近5年内很多暴富阶层人士涌进拍场的唯一资本,但最高端的收藏,同时也对收藏家、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审美口味、艺术品位、专业知识等,否则在精品资源日益紧缺、高端赝品大量出现的情况下,‘吃药儿’、‘打眼’的情况就会不断发生。”
助推“边缘服饰”板块
1997年,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宫廷艺术珍品专场,受到市场极大响应,香港苏富比也在随后推出了一系列乾隆宫廷以及圆明园珍品专场,将宫廷艺术包装成了一个专题,成为每季拍卖会的核心焦点,一直到今天。
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华美精湛的工艺技术,使宫廷艺术品成为高端华人收藏圈的主流艺术品位及收藏趋势。“宫廷艺术品拍卖和收藏,经过了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巨头拍卖公司的多年推动和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稳定的国际性板块,拥有一大批忠实的高端买家,价格也因为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在需求日增、优质货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逐年快速增长,成为拍卖市场上最受关注、利润空间巨大的一个主流板块,稍有规模的拍卖公司莫不以明清宫廷艺术品作为首要的业务核心。”梁晓新对宫廷艺术品拍卖进一步分析道。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内从2007年中贸圣佳推出“嘉庆宫廷艺术品专场”之后,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东正等拍卖行全都纷纷试水宫廷艺术品专拍。目前,宫廷艺术品拍卖主要以明清时期为主,通常以官窑瓷器为核心。梁晓新介绍,相对来说,明清官窑瓷器的货源供应与买家构成,都是非常国际化、规模最大的,官窑瓷器也是最容易在拍卖会上创造天价的拍品,所以尤为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
除了官窑瓷器,今年,值得关注的另一话题就是佳士得顺势在宫廷艺术品基础上打造的“美国私人收藏清代宫廷服饰”专拍,呈现了9件清代服饰珍品。拍卖之前还在佳士得艺术空间(北京)举办了一场《中国宫廷服饰艺术与收藏》讲座,期冀引起国内外藏家的关注。佳士得公司专家戴岱表示,跟其他的宫廷艺术品相比,宫廷织绣服饰是被忽视的。其实,皇帝是先有“黄袍加身”,才有“大权在握”,然而与皇帝最有直接关系的玉玺已经涨到好几千万了,宫廷服饰却仍然处于低位,但这也正是收藏龙袍的乐趣所在。
梁晓新告诉新金融记者,随着国内收藏投资需求的不断增大,不可再生的宫廷艺术品资源将日益紧缺,并促使成交价格不断上涨,这个板块的成交趋势、品位风格趋势等,都将深刻影响到其他艺术品种类的市场状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