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专场:
在6月2日至6月15日的两周中,孔夫子旧书网有40余专场结束拍卖,专场数量呈上升的趋势。
大型画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出自 影像资料及民国西文历史专场
在这两周中,有5个专场的拍品全部成交,包括:“观乐--(六月第2场)寿山石精品保真专场”、“观乐--(六月第1场)寿山石精品保真专场”、“影像资料及民国西文历史专场”、“近现代名家书画”、“周作人照片信件等专场”。
密勒氏评论报
本期拍卖中,英文红色期刊《密勒氏评论报》的亮相引起了不少藏家的关注。资料显示,《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汤姆斯·密勒(T·F·Millard),这份以他名字命名的周刊每周六出版,16开本,每期50页左右。读者既有在华外侨、也有众多的海外读者群,“《密勒氏评论报》一半以上的发行量是在海外”;中国政界人士和知识阶层也经常阅读,许多大、中学校的学生则将之作为练习英文的教科书,所以印数很快达到5000份。《密勒氏评论报》在美国社会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颇具知名度,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1928年,埃德加·斯诺来到上海,担任该报助理主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新闻记者生涯。1936年6月中旬,经宋庆龄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斯诺前往陕北,进行历时3个月的采访。斯诺返回北平后,于同年11月5日把自己与毛泽东谈话的全文和对革命根据地的综述寄给《密勒氏评论报》。《密勒氏评论报》接到文稿,在同年11月14日、21日两期予以全文发表,题目为《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并登载斯诺所摄毛泽东头戴红军八角帽的大幅照片。
红色文献一直是旧书藏家们追捧的对象,不过英文红色期刊相对来说却较少。此次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拍的《密勒氏评论报》“1931年-1932年1-13合订本”以600元的价格成交,“1931年1-13合订本”的成交价格为400元,另有“1933年1-13合订本”、“1935年1-13合订本、“1929年-1930年1-13合订本”及“1936年1-13合订本”分别以600元、500元、600元及600元的价格成交。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