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名家】梅兰芳——京剧名角雅好收藏
0条评论 2014-06-19 11:47:28 来源:大收藏家 

梅兰芳

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艺术上成就卓着,他还广学博采,有着广泛的业余爱好,如绘画、养鸽和种花,特别是雅好收藏。梅兰芳逝世后,梅夫人福芝芳曾聘请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两位同志,花费近两年的时间才整理完梅先生遗留的各种文物资料,其中包括剧本、戏单、照片、图书、期刊、信件、剪报、书画、邮票、纪念品等总计十几大类,约41000多件,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收藏雅好,源于祖传

梅兰芳的收藏雅好,可以说是有其家传渊源的。他的祖父梅巧玲乃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天资聪慧,博学多闻,手不释卷,并写得一手好隶书。他还能鉴赏古玩、文物字画,亦喜好收藏。梅兰芳曾对儿子梅葆琛说:“我好结交,喜看书,爱绘画及收集文物的习性,也可以说是祖传给予的天资”。

梅兰芳

梅兰芳

无论是在北京的“缀玉轩”,还是在上海的“梅华诗屋”内,人们走进梅兰芳的书斋,总能见到一大排特制的一米多高的红木书架倚墙而立。上面除了书,还陈列着各种古玩、瓷器、纪念品,四壁悬挂著名家字画。他的书桌上,还可见到古朴凝重的“砖砚”,和早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宝晋斋里就很知名的“玉蟾蜍”砚滴。

梅氏收藏,始于戏画

在梅兰芳的收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他毕生所从事的戏曲有关的藏品。如清代沈蓉圃所绘的“同光十三绝”(清朝同光两朝京昆界十三位最杰出的名角)画像,是研究京剧鼎盛时期的重要资料。他收藏的一批硕果仅存的线装剧本也成了研究中国戏曲史的珍贵资料。

梅兰芳收藏的有关戏曲的藏品

梅兰芳收藏的有关戏曲的藏品

还有一把清末制作的古香古色的胡琴,形状十分特别,音质优美动听,是梅兰芳的伯父——著名琴师梅雨田先生所遗。梅雨田曾用此琴为京剧名角谭鑫培伴奏多年,后又为梅兰芳伴奏,与梅兰芳的唱腔水乳交融,有烘云托月之妙。梅雨田去世后,梅兰芳将此琴珍藏于一红缎装潢的木匣中,它曾吸引了许多音乐家前来观赏。建国后,北京音乐科学研究所曾请著名琴师用这把胡琴演奏灌制了一批京剧曲牌作为宝贵资料珍藏起来。

此外,梅兰芳还喜集戏曲脸谱。他出访苏联时,曾将所藏戏曲脸谱作为礼物赠与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名净郝寿臣先生出脸谱集时,梅兰芳还喜为作序。

千余丹青,捐献国家

梅兰芳喜好丹青艺术,因此,他收藏了不少古今名家的书画作品。梅兰芳逝世后,梅夫人及其子女将梅生前的收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梅氏三代珍藏的名家字画就达1300多件。

在这些书画作品中,有不少是珍品。如“扬州八怪”的字画、清代名画家改七芗、费晓楼的工笔仕女图、金冬心的人物、花卉等。他所藏的另一件珍品,乃清乾隆年间供奉于内廷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作的《双鸽图》。这幅画是画家直接作画于玻璃的内层,类似中国装饰鼻烟壶的画法,极为稀罕。梅兰芳十分珍爱,将它挂在书房,朝夕相伴。

梅兰芳与中国近代一批名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王梦白、陈师曾、姚茫父、金拱北、陈半丁、汤定之、吴湖帆、叶玉虎、谢稚柳等人都交往甚深。他的藏品中就有不少这些名家的得意佳作。如吴昌硕的花卉和金石篆刻,齐白石的草虫、鱼虾图(白石老人最爱梅宅的牵牛花,曾特作画以赠梅),陈师曾、姚茫父的佛像,陈半丁篆刻的石章等。梅兰芳还曾师从王梦白、陈师曾、姚茫父、齐白石、汤定之等人学画。

徐悲鸿与梅兰芳有着30多年的友谊。梅的藏画中就有《松鹤》、《雄鸡》和《猫》三幅徐悲鸿的作品,均为其早期的创作,十分珍贵。当然,在徐悲鸿的作品中,梅兰芳最喜爱的还是《天女散花图》。

《天女散花图》

《天女散花图》

1918年春,徐悲鸿观看了梅兰芳新创编的古装戏《天女散花》后大为欣赏,认为它宛如一幅天然的人物画,便提出要为梅兰芳画一幅他所扮演的天女像。经过一周时间,徐悲鸿精心绘成大型画《天女散花图》。

卓别林的火柴盒

梅兰芳还喜好收藏火柴盒。其中有一只特别设计的火柴盒,火柴盒封面上印的是卓别林扮演的大独裁者希特勒在玩弄地球仪,磷面正好连接到希特勒的屁股处。整个设计幽默而又寓意深刻,炸弹与地球仪象征着希特勒的好战,谁要使用火柴又必然会产生“玩火者必自焚”的联想。

这个火柴盒的设计者,正是卓别林本人。

梅兰芳与卓别林

梅兰芳与卓别林

梅兰芳收藏的这只火柴盒,还别有一番来历。1941年的春天,《大独裁者》即将在香港上映。当时,美国电影在香港总是由“皇后”、“娱乐”两家影院首映,中国人办的“利舞台”剧场这次想争得首映权,就找正居留香港的梅兰芳设法帮忙。梅兰芳与卓别林早在1930年就建立了友谊,他为此事特地打了个电报给卓别林,卓很快复电同意。

《大独裁者》在香港上映后,梅兰芳先后看了七遍。这种炸弹式火柴,就是“利舞台”首映《大独裁者》时,作为新片广告赠给梅兰芳的。此后,梅兰芳一直珍藏着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火柴盒。

梅友赠品皆珍贵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期间,送给梅兰芳一把纨扇,并在扇面用毛笔以孟加拉国国文写了一首短诗,然后又自译成英文。诗人林长民当即将这首诗译成古汉语骚体诗,一并写在纨扇上,并写了短跋。梅兰芳将此作为心爱之物一直珍藏着。

1932年,梅兰芳离京移居上海马思南路121号寓所。客厅兼书房的墙上挂的是金农的隶书“梅华诗屋”,并取其为斋名。屋内东侧放着一只配有架子的大扁木盒,外观十分精致,里面是一套镶嵌有历届美国总统头像的24枚圆形纪念章。这是1930年梅兰芳访美时,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的女婿麦克杜赠送的礼品。西墙是一排特制的红木书架,里面整齐地排放着中外名人的着作和各国戏剧名着,其中不少是赠给梅兰芳的作者签名本。

梅宅藏品曾逾4万件

20世纪20年代中期,梅兰芳住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寓所,室内陈设精致豪华,客厅和书房布置得典雅考究,家具多是紫檀、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制成,其中有的是皇室流散之物。

在梅兰芳的收藏中,还有一些小古董、小珍宝。如收藏的马少宣画的鼻烟壶,画面有谭鑫培的《定军山》、《卖马》等。此外,梅兰芳自年轻时就喜好收藏古剧本、珍本线装书等,他的藏品包括一些贵重的剧本孤本和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在宫中受赏的殿本。

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的藏品约有四万余件。这洋洋四万多件的藏品是梅先生几十年辛勤劳动,一点一滴收集的,每一件都凝聚了大师的珍爱之情。它足以证明,作为一名艺术家,在艺术上有所造诣,在生活中也必然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博采多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将艺术向更高境界推进发展。这也是梅兰芳留给后人的一份最有历史价值的宝贵财富。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