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观察】橄榄核雕:小物件玩转大世界
0条评论 2014-06-19 14:36:26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陈倩华
文玩市场里,要说哪个的火热程度可以和核桃相比,那可能非橄榄核雕莫属了。尤其在这个核桃还没上市的季节里,橄榄核雕的摊位在市场里连成一排,声势浩大。玩的人越来越多,核雕的价格也节节攀升,机器工和代工的混杂也让这个市场多了一分复杂,玩家多了分无奈。

作为文玩市场上重要的一项,不少人认识核雕,大抵都源于上学时课本里的《核舟记》,核雕艺人王叔远制作的微雕作品可谓家喻户晓。据说核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而到了明清时期,苏州的核雕渐渐兴起,一直到现在,苏工的橄榄核雕作品依旧是市场上最好的货色。

在核雕最负盛名的苏州舟山村,家家户户的房子外墙上都写有“内有核雕”四个大字,全村八成以上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核雕。盛名之下,舟山橄榄核雕身价不菲,单件7、80-1、200元,手串2、300-5、600元,高档的佛珠上万元也不在话下,小小的核雕成为舟山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原料上涨有猫腻

目前市面上的橄榄核雕,主要原料是乌橄榄的籽,产自广东、广西、越南等地,按分类不同常见的有三种:铁核、油核、黄胖核。其中铁核的质量较好,不易裂,颜色偏红,比较容易盘玩上色,当然价格也相对较贵。油核相对常见,价格也便宜,颜色偏黄,不如铁核上色快,盘玩相对是长期的过程。

随着核雕市场的火热,橄榄核原料的价格也开始节节攀升,其中也不乏对于原料的恶意炒作。以往能作为雕刻的原料必须要存放两三年后才进行雕刻,现在市场扩大,在利益面前,不少当年的果核就直接进行雕刻,核雕作品的质量自然有所下降。相比几年前,铁核原料普遍没有过去的颜色红润饱满,铁核制作的素珠作品也很少了,也只有一些刀工好的工艺师在使用铁核雕刻。

名家核雕涨幅惊人

但由于原料本身的产量相对丰富,橄榄核雕最为重要的还是它的工艺价值,与其他收藏不大一样,橄榄核雕更讲究做工精细和艺术表现。因果核本身的局限,核雕往往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纹路、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如今,仅仅是一般工艺师的作品,也会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一些名家雕刻的作品涨幅更是惊人,从一两千元到几万元,在几年间翻了几十倍。

一件好的人工雕刻作品,往往费时费力,工艺师一年也雕不出几件作品,雕工精湛的作品稀缺,市场供不应求,自然价格随之攀升。搜索自去年以来的拍卖纪录,这个小众的品类也有渐渐走高的趋势,不少当代的核雕作品以三、五万元成交,而上溯到清代、民国时期的老橄榄核雕,更是不少以十数万元拍出,收到买家的追捧。当然,相比大众的收藏品类,核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还有待于凸显。

人物题材多 把玩有要点

目前市面上的橄榄核雕作品题材广泛,比较热门的还是以人物为主:十八罗汉、财神、八仙、观音等,寓意吉祥,很受欢迎;另一类以山水园林为题材,相对风雅,更显文化韵味。

除了好的雕工,好的寓意,如何盘玩橄榄核也有一些技巧。橄榄核容易开裂,因此要注意防晒、防潮,防干燥,不盘玩的时候适宜放在密封袋里,避免磕碰。橄榄核越把玩越漂亮,越值钱,因此应该经常盘玩,随着盘玩的时间越久,核子表面颜色会越深越有光泽,价值和价格也都会有提升。

收藏要注意甄别机雕和代工

核雕市场火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混乱。机器雕和代工的出现搅乱了市场的秩序,让核雕作品的价格脱离了合理范畴,在选择投资收藏时需要仔细甄别的。

机器流水线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造型简单,根本无法与雕工细腻的人工雕刻相媲美,基本没有任何收藏的价值。还有一些市场炒出来的“大师”,借用他人的作品或者职业代工,再落上自己的名号推出市场,也让不少作品少了分应有的灵气,多了分不实的价格,难以做到名符其实。对于核雕产业的未来,维护市场的秩序或许才更能吸引玩家的追捧,只顾眼前的利益只怕好风光维持不了几年。

综合来讲,随着橄榄核雕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喜欢和进入的人越来越多,作为收藏投资来讲还是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雕刻工艺的不断提升,都给橄榄核的收藏价值上涨提供了支撑,相信这种上涨会更倾向于理性的合理区间,而不是炒作之后的虚幻泡沫。

编辑:陈倩华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