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琼:青年艺术家需要怎样的平台
0条评论 2014-06-21 09:12: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曾琼

曾琼

曾琼

上海对照空间做艺术家曾朴的个展(碰触与进入的边缘——曾朴个展),来了很多人。曾朴是2010年第一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的得主,现在已经是当代艺术圈活跃的青年艺术家了。那天来的,还有大猫,李舜,这两个人也是新星星艺术节不同届的获奖艺术家,最巧的是,同一时期都在上海不同的空间有展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都曾参加过新星星艺术节。于是他们笑着说,新星星艺术节好像黄埔军校,以后大家见面可以说我们是新星星一期的,新星星二期的……共同的参选经历让人亲近,交流立即没了障碍。就在那天,他们开玩笑给我个封号“校长”, 作为新星星艺术节的创始人,也就相当于新星星军校的校长。

看着这些年轻艺术家,不能说没有成就感,他们几乎都是在不名一文的时候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被发现被选拔的。2010年的时候,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平台关注年轻艺术家,所有的焦点都在上拍卖行的知名艺术家家和不断刷新的高价上。当时我出来做新星星,现在想起来真是冒失,全凭着一点理想和信念,想为年轻人搭建个平台,给有才能的人一个机会,做些促进艺术生态发展的事。中国第一个青年艺术家海选平台,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很寂寞。

而今四年过去,有关青年艺术家的各种评选,各种展览已经多到我分不清名称了。仿佛一夜春雨催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名目繁多的关于青年艺术家的活动已经占据了媒体,网络,展场,各种奖项层出不穷,奖金越来越高。如今年轻艺术家不是没有平台,而是平台太多,他们带着作品四处报名,各处参展。估计面对各种评选,他们应了北京人的一句话,挑小金鱼儿快挑花眼了。

这可能反映了两方面的逻辑,一方面是这种平台确实很稀少,有一些愿意帮助这些年轻艺术家走向成功的人在推动这些平台向前发展;而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市场的节节攀高,有利可图的现状让一些资本力量进入到这个本是寂寞的领域中来,一时弄得很热闹。

有一年我在请新星星终审评委的时候,某著名艺术家对我说,现在的年轻艺术家,都是被你们这些叔叔阿姨惯坏了,我们当年哪里有人帮我们做展览,从来不知道作品还能卖钱。

面对越来越热闹的艺术圈,新星星艺术节的未来到底是什么也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在艺术节获奖的艺术家,有些人立刻被画廊关注,得到市场认可。但还有极少数的艺术家,是我更喜欢的那种,他突然发现想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开始不断挑战自己,变得越来越苦。帮助艺术家解决了生计,当然是好事,但我想新星星艺术节的初心,是通过这个平台,寻找那些真正能代表新势力、新希望,甚至是革命性的力量的呈现,走在市场体制的前面,从而肯定艺术本体论的价值。而真正走到那里,必定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道路。

很多时候厌倦在热闹中滋生出来,这里面包括对我们自己制造的热闹。也许正是这种厌倦提醒我们保持一种警惕,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势力和那种人。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都不是在热闹中产生的,真正的黄埔军校,培养的是对人类和社会有理想和责任的人。新星星艺术节能成为什么样的平台,最终要靠我们这些做平台的人和被选择的艺术家,坚持初心走下去,且行且珍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