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石雕世家,却不拾父辈牙慧,而是登高望远,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他大胆突破,独树一帜,为寿山石界引进裸女题材,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展示女性灿烂迷人的美。数十年过去,他历经岁月沉淀,终看尽繁华返璞归真,择一宁静处所继续勤耕细作,纵情驰骋于艺术创作的自由之境。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
林飞,字田觅,1954年出生,福建福州人。自幼随父林亨云学习寿山石雕刻,1981年毕业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师从王则坚教授,擅长人物圆雕。其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将现代美术与传统工艺融为一体,清新不俗,富有现代感。其在创作中大量以中国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开创了寿山石雕新的艺术领域。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2010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津贴。
铅华尽简单处
福州寿山石界自古人才辈出,但一门出三杰的盛况却前所未有,“林氏三杰”(父亲林亨云、二儿子林飞、小儿子林东)的美誉在寿山石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我们慕名拜访了雄恃石界的三杰之一——林飞。
林飞工作室位于乌山九号。记者一行在香樟树的指引下前行,蜿蜒曲折尽头忽现一湖碧水,眼前荷叶田田清波荡漾,大师的工作室也就在眼前。推门进去,大师正在凝神雕刻一位客人托付的坑头石。此情此景我们不便过多打扰。踱开步环顾四周,只见坐拥一湖碧水的乌山九号古朴雅致,主人亲手淘制的旧木搁板上,几把折扇尽洒笔墨丹青,一些已经完工的雕件和角落簇拥着的一丛丛油亮碧绿的绿色小植物,这有限的空间自是散发着一种宁静恬然之意。
“不好意思!刚刚手上在做事情停不下来。”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林飞招呼我们坐下。刚落座,还沉浸在创作氛围中的林飞就拿出才刚刚微见雏形的《丽达与天鹅》与我们分享。眼前这块坑头石通体洁白无瑕,相石过程中林飞灵光迸发,将这块极不规则的坑头石赋予了希腊神话中《丽达与天鹅》的主题,精心勾勒出一只张开翅膀的天鹅和线条饱满的少女丽达。虽然这个石雕件目前还只是雏形,然窥一斑可见全豹,我们从林飞充满创作热情的眼神之中,已依稀看到栩栩如生的白天鹅与散发迷人魅力的丽达将不日可见。
“我的生活只有两点一线,眼睛一睁开就往工作室跑,睡觉就往家里跑。”正所谓,见微知著。也许正是林飞对雕刻的爱不释手才铸就了他如今的成就,而历经繁华后过后他却是十分享受目前简单纯粹的生活。“以前还会去拍卖场走走,现在看到的,摸到的都是石头。”一番朴实的话语道尽了林飞钟情一生的艺术追求。
“其实生活如围城,很多人还在追逐名利,但我喜欢简单的生活,只有简单了才能纯粹,专心创作。”古语有云,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深谙个中道理的林飞也独具慧眼地选择了乌山九号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坐拥窗外一湖碧水,享受着在四季如歌行板中给他带来的艺术灵感。在记者看来,艺术的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境由心造、物由心生的。艺术家只有心底纯净,才能创作出纯净的作品。所思所想皆以“石”为中心,不管是题材的创作构思,亦或是技法造诣,境界的虚实相生,其雕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造型美感都成为了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转化。
天下石福州工
中国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因此爱石之人评选出中国四大“国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这些绚丽多彩的石头因其独特艺术形式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福建寿山石更因其质地脂润、神韵优美、文化丰富名列四大“国石”之首。
林飞认为,尽管寿山石占据四大“国石”之首,然而寿山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资源日益稀缺等严峻问题。而后辈子孙该如何将前人心血传承下去并使之得以新生,林飞说想到此类问题便夜不能寐。他说,一颗颗寿山石除了天生丽质的色彩、细腻温润的质地和晶莹娇媚的光泽而受到历朝历代爱好者的青睐之外,也与历代能工巧匠赋予其灵性紧密相连,可以说正是这些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雕刻家才真正赋予了寿山石艺术欣赏性及收藏价值,让这些奇石闪耀着华夏民族的光辉。当代寿山石雕艺术家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以及史书古籍的熏陶下,将寿山石雕技艺发扬光大,展示了寿山石璀璨的魅力。于是他创新提出“天下石,福州工”这个极具突破意义的概念。
“所谓‘天下石,福州工’就是外省优质的石头都拿到福州来雕刻,通过福州雕刻家的点金之手赋予这些石头艺术价值,从而进一步宣传福州雕刻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林飞也深刻意识到这个观点要在市场上推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沉淀,但他对前景仍然充满了信心。“前几年巴林石在收藏界还不如现在蓬蓬勃勃,随着时代的进步,福州的寿山石雕刻家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巴林石的雕刻,巴林石慢慢地开始被市场所认可。”福州雕刻艺术具有先天的优势,他说,福州石雕艺术家分散各地,特别是在雕刻重地,如广东的台山、四会等,多数优异的石雕作品均出自福州雕刻家之手,这已成为市场上的大趋势。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福州工”注重细节,能够以形传神,这是将台山玉雕、翡翠圆雕、巴林石雕等玉石雕刻市场推向百尺竿头的一个重要方面。林飞表示,“好石配好工”只是锦上添花,而雕刻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石与人的双重价值最大化。“天下石,福州工”不仅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寿山石资源稀缺的问题,也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福州城市精神。“不管哪里的石头,只要通过福州雕工的手,都能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情深处心澄明
林飞出生于雕刻世家,父亲是老一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以《熊》、《海底世界》等经典名作蜚声海内外。“我在记事伊始,就与雕刻为伴,耳濡目染下自然地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父亲并没有直接指点我的创作,他对我们几个子女的教育都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我都是在父亲教学徒的时候,把父亲的指点之说印在脑海中并运用于实践。”林飞一直强调,万事之始为兴趣,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创作灵感,这也是他年仅19岁就能够在罗源雕刻厂当师傅培训学徒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石头中寿山石最美,而工艺美中人体为最,两者的结合,是对美的升华。”到了后来,林飞将大学所学西洋雕塑理论和传统的雕刻技法进行完美融合,创新引进西洋裸女题材,在含蓄与奔放中将女性之美表现得淋漓精致,为寿山石界开创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和雕刻技法。如其作品《裸女》,林飞选择了一块温润细腻、凝结脂润的芙蓉石为表现载体,将线条打造得圆润流畅,简洁明快,而裸女双臂环抱于膝上埋头冥思的姿态留给观赏者无限的遐想:这位清丽脱俗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是澄澈宁静还是汹涌澎湃?
从小到大,父亲对林飞的成长采取的是“放养”的方式。这也养成了日后林飞“万事靠自己”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法则林飞也很好地延伸到了自己的儿女身上。“我都不怎么管我儿子,但是他自己非常勤奋,每天只安排六七个小时休息,其余时间都在学习和弹钢琴。儿子非常喜欢钢琴,也获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也许是血脉相连一脉相承。林飞的儿子身上也继承了父亲那份对于钟爱之事的执著。“当他遇到好的钢琴老师,竟然还会跪下来谢谢老师对他的教导。”林飞在哭笑不得中表达了对自己儿子的肯定,在谈论中我们也得知林飞的女儿现在也在从事自己喜欢的艺术工作。
采访尾声,林飞告诉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将前往具有古老历史、风景秀丽的云南大理放空自己的心灵。苍山之上,洱海之畔,若能把心留住,也许他会考虑就在洱海边上安一个工作室,日出而刻,日落而息,别无所求。这一切,正如他所言:有所为,身体健康,后继有人,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