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邮票:方寸里的收藏潜力
0条评论 2014-06-27 16:56:00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陈倩华
在众多的收藏品类当中,邮票的收藏已然成为全世界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收藏。这个方寸之间的“国家名片”以其精致小巧,传播面极广,升值潜力巨大而广受欢迎。除了经济上的丰厚回报,邮票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成为它备受追捧的关键。
 
二级市场:精稀邮票屡获天价
 
在本月中旬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英属圭亚那洋红1分”邮票以95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卖,刷新了单枚邮票拍卖的世界纪录。此前它曾在拍场上露面3次,每次上拍都曾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
 
在“洋红1分”之前,世界邮票拍卖价格最高纪录出现在2010年,一枚瑞典错版邮票“黄色3先令”被成功拍卖,当时的拍卖价格未被公开,但外界估计其身价为500万英镑。
 
在国内拍场上,单枚邮票的拍卖纪录则由“全国山河一片红”保持。“全国山河一片红”是1968年11月25日由邮电部发行、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邮票。邮票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中“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字。2012年“全国山河一片红”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730.2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中国单枚邮票拍卖纪录。
 
历数拍出天价的邮票不难发现,有些是发行量特别少,导致存世极为稀少甚至唯一;有些邮票属于未发行或者发行之后因为错版或者某种原因立即收回导致流通数量很少,珍稀的特质成为拍出天价的决定因素。
 
一级市场:潜力品种持续升值
 
邮市的火爆不仅仅在拍卖场上,相比成交价数百万元的珍贵品种,大多数普通邮品的价格相对亲民,这些普品的成交量更为巨大,成为邮票流通市场的主力军。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普品中,不少早年间发行的品种如今也已价值连城,升值潜力巨大。
 
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是最具代表性的范例。从发行时的单枚价格8分钱上升到如今的13000元,猴票的涨幅近18万倍,堪称创造了世界性的邮票增值纪录。当时的大多数人或许都没意识到猴票会增值到这个程度。
 
某些热门题材的邮票也颇受市场的追捧,比如“梅兰芳”小型张,“95分”的梅兰芳小型张如今的价格在12万-14万元,品相差的在10万左右。一些早期发行的经典邮票在市场始终保持稳定价格,很少受到行情波动。
 
收藏分析:生肖受捧  传统文化题材受关注
 
从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到中国1878年发行首套“大龙”邮票,再到如今集邮市场的繁盛。收藏邮票的历史或许并不久远,但是它的流通性注定了邮票会成为大众收藏。
 
从收藏情况来讲,生肖类的邮票一直受到国人喜爱,在“庚申猴”的带动之下,生肖类邮票普遍呈上涨趋势,也是邮票中最为大众的品种。此外,文学名著类等中国传统题材的邮票也很受关注,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题材,这类邮票以题材取胜,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果是早年发行的品种也颇具收藏价值。
 
综合来看,具有收藏价值的邮票都具备几个特点:第一,发行量小,比如庚申猴票;第二,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比如建国初期的邮票;第三,发行后发现出现重大错误而收回的错版邮票,比如“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四,热门题材,比如徐悲鸿奔马邮票等。此外,邮票的品相、是否成套、题材设计等也决定了邮票的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

编辑:陈倩华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