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企业30强”名单公布,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入选。保利文化集团执行董事蒋迎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六届入选“文化企业30强”,是社会各界对保利文化取得成绩的肯定。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保利文化的发展也面临较多困难,风险和机遇并存,能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不易。
民营企业经验值得借鉴国有企业需重视社会效益
今年,入选“文化企业30强”的民营文化企业共9家,比去年增加2家,显示出民营文化企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蒋迎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他们灵活的运营机制、超强的执行力、高效的商业模式等值得国有企业借鉴和学习。而作为国有文化企业,首先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3年,保利文化累计举办公益演出近500场,举办艺术主题讲座、特色夏令营等活动400余场,多次举办慈善义拍活动,并助力国际电影节,提升品牌公信力。蒋迎春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带来的是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众的信任度,也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增长。
国家利好政策促上市成功管理结构规范是关键
今年3月6日,保利文化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保利集团第三家上市企业,也成为国内首支拍行的文化概念股。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保利文化的上市工作正式启动于2010年,前后历经近4年时间。
谈到上市成功的原因,蒋迎春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良好的产业发展预期是保利文化成功上市的重要背景。蒋迎春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持续重视、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以及一系列和文化产业相关文件的密集出台,我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无疑充满了更多美好的愿景。在这种背景下,保利文化经营业绩逐年提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运作更加规范,成为保利文化成功上市的关键所在。
三项主业面临发展瓶颈亟待创新经营模式
经过14年的探索与发展,保利文化已形成演出与剧院管理、艺术品经营与拍卖、影院投资管理三项主业并举的文化产业格局,其中剧院管理、艺术品拍卖业务已确立了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底,保利文化旗下接管国内一流剧院32家,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剧院院线,2013年组织演出4015场;拥有已开业影城15家,全年实现票房收入1.79亿元;2013年,保利拍卖取得了78.8亿元的全年总成交额,成功实现全球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四连冠。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三项主业正面临着发展瓶颈。”蒋迎春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蒋迎春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进一步解释,现在,保利文化的演出与剧院管理业务社会效益凸显,但经济效益方面还需要着力提升;随着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巨头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艺术品经营与拍卖业务已直面国际化的竞争,领先优势在不断缩小;影院投资管理业务尚处于投资发展期,仍然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和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所以,保利文化亟待创新经营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寻求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有文化产业领军者
近年来,在努力做好各项经营业务的同时,保利文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走出去”的号召,拓展市场,提升业绩,在“文化出口”方面有所建树。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保利文化已与众多国际知名乐团、演艺机构建立起长期业务联系,目前正在与国外演艺机构洽谈战略合作,双方相互输送优秀演出剧目并进行资源互通。拍卖业务方面,未来将研究在欧美、澳洲等地建立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可能,逐步扩大在海外的实质性经营。
蒋迎春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保利文化下一步将继续立足三项主业,不断强化核心竞争优势,着力加强演出、影视等文化内容建设,加速探索文化产业的跨界与融合,积极寻求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逐步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产业发展潮流的引导者和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