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乃正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0条评论 2014-07-02 17:48:5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蒙德里雷
2014年7月2日上午,为纪念我国杰出的油画家、书法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朱乃正先生逝世一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组织的“纪念朱乃正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在中央美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

“纪念朱乃正逝世一周年座谈会”由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主持,到场嘉宾有:靳尚谊、詹建俊、钟涵、孙景波、袁运生、邵大箴、王宏建、张立辰,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副院长谭平、副院长徐冰、殷双喜、谢东明、宋协伟、王兵、张路江和李荣林。

在座谈会现场,参会嘉宾对朱乃正先生的成就及往事分别进行了发言。其中,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首先介绍了朱乃正先生的生平。朱乃正先生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毕业。1959年春分配到青海省工作,期间历任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人大常委。1980年调回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3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

随后在自由发言环节,靳尚谊先生首先发言,他回顾了学生时代以及与朱先生共同担任中央美院领导岗位的情景。并谈到,青海虽然是偏远地方,却对朱乃正艺术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1980年调回美院后,他对美院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乃正是最早在油画中进行中国水墨写意画实验的画家,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国魂——屈原颂》是他浪漫主义风格最高的代表作。

詹建俊先生其次发言中肯定了朱乃正先生的成就,他说朱乃正先生的国学修养在中国油画家是不多见的。他在油画艺术和中国文化的结合上,无论是内在精神,还是绘画技艺,是第一代油画家之后探索的最远的。同时他在中国油画学会的成立发展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学会资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积极地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来解决那些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然而,在钟涵先生先生看来,现在对朱乃正先生书法的研究和评价远远不够。发言称,朱乃正上学时就是高材生,到晚年后,他们一起去澳门出差,每天一大清早朱乃正先生就起床,打坐,写小楷,所谓“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到了晚年,朱乃正先生的书法大踏步地前进,真正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状态。

王宏建先生在发言中则提到了自己与朱乃正先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性格想通,兴趣相投。比如,他们当时经常在一块喝酒,但朱先生饮酒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于喝过酒后探讨问题的状态。他们经常谈论生命、灵魂、精神等话题,朱先生谈的非常具体。朱乃正曾送他一幅“月白风清楼”书法,这也是朱乃正一生人格的写照。在回忆过去和朱先生共事的岁月时,王宏建悲伤的落泪,讲话一度哽咽,感叹朱先生的去世太过遗憾,引得全场嘉宾对朱先生的人格魅力为之动容。

随后,邵大箴先生接过话筒,调控场面气氛,再次肯定了朱乃正先生无论是对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还是中国油画学会的成立发展,都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使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气氛浓厚,一致致力于中西融合的道路。之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中,朱先生对油画和水墨的融合还不成熟,但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黑白东西”的展览中,作品已经大不一样,每一幅作品以及小的水墨画都非常精彩。

袁运生先生1955年入中央美院,当时朱乃正先生已经是大三,但1957年,两人一起被划为“右派”。一个被分配到东北,一个被分配到西北(青海)。他说朱乃正先生一直致力于将中国文化融合到油画中,今天我们应该把这种行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使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最有价值的部分直接进入美术基础教育。

张立辰先生说自己80年代曾写了米体的两个字“清风”,被朱乃正先生看到得到嘉许,于是得以与朱先生见面相识。晚年他经常与朱先生探讨问题,他特别提到了朱先生对中西绘画关系的理解,朱先生认为中西绘画的根本不同不是技艺的不同,而是审美的不同。西方绘画讲求科学客观的再现,而中国画讲求黑白阴阳、虚实不同。他说朱先生对很多艺术的核心问题都思考的很透彻。

殷双喜先生认为朱乃正先生最有大家风度、名士风采,与中国古代诗人苏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朱先生也阅读苏轼的文章、临写苏轼的书法。他回忆曾与朱先生一起到湖南举办中国油画学会的纸上油画展,在橘子洲头游览突然接到电话说赞助商将撤出展览,朱先生当时表现的非常淡定,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湖南师范大学讲座,突然教师开始漫水,有些听众很慌张,而他却风趣地说接着讲,水漫到了鞋子也没有妨碍讲座。

张路江作为朱乃正弟子代表发言,他说朱乃正先生的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很精辟,比如当时他提出“联系素描是为达到主观与客观的通途”,这句话在当时不理解,但后来却恍然大悟。正如中央美院的校训“尽精微,致广大”,这成为朱先生的教学主张对他的最深刻印象。

作为朱乃正的学生代表王兵,在朱先生去世之前,他一直陪在先生身边。他说,朱先生从加拿大回来一个月,身体日益虚弱,乃至衰竭。当他有意识的时候,一直认为自己还能坚持下来,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完。在最后的时间里,他立了遗嘱,将自己所有的作品、书法、草稿等等全部捐赠给国家。但朱先生一直很孤独,最后他在医院中处于隔离状态,这成为在座所有先生和朱先生的遗憾。

最后,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说,“我一直在思考朱乃正等老先生给中央美院留下的财富是什么,最后我总结了四个词——境界、胸怀、情怀和视野。中央美术学院一定会继承老先生们的精神遗产,将美院传统发扬下去,迎来美院百年的辉煌。”

编辑:李杨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