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尝鲜新媒体 借微信摘下神秘面纱
0条评论 2014-07-02 09:59:48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戚晨

打开手机微信应用,在公众号中输入“博物馆”关键词进行搜索,便能找到上百个博物馆的微信账号。近年来,随着微信的流行和普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的阵营,试图利用这一新兴社交媒介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今,微信的热潮依旧没有减退,为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许多博物馆在微信平台上进一步发展完善。

记者在“多看阅读”的APP中一直免费下载每月一期的《微博物》杂志,作为以文物、艺术鉴赏、普及文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微博物》的“尝鲜”大受读者们欢迎。

近日,导报记者采访了赴济南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博物馆产业学会文化创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柚栗。他认为,我国浩瀚的文博艺术文明以及国家博物馆珍品的风采如果只是依靠单纯的传统方式进行展示,将有很多受众没有机会观赏。“我一直倡导通过3D效果和新媒体的方式来解读文博文明,更多的年轻人渴望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学习到科普知识,将新媒体和博物馆混搭是每一个文博人需要转变的方向。”李柚栗说。

“特色化”设计受热捧

“《舌尖上的中国》吸引了众多网友对中国美食的兴趣,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同样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博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也受到热捧,我相信这是中国文化产业今年的一个重要课题。”李柚栗表示,他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研讨文博产业未来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据导报记者了解,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推出了极具故宫特色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微故宫”,受到众多观众和用户的好评。不同于一般的界面设置,“微故宫”主要分为“看一看”、“逛一逛”、“聚一聚”3个栏目,在名称的设计上便可看出其新颖性和趣味性。此外,“微故宫”也尝试了活泼的语言风格,努力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据了解,截至目前,“微故宫”已有144个重要建筑的语音导览和近千件专馆藏品的相关介绍。

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微故宫”团队负责人于壮表示,推出“微故宫”概念,是致力于打造故宫官方“微”形象,以“微”服务见“大”故宫,提升服务意识,塑造具有亲和力的故宫形象。“‘微服出访’这个词也是充分结合了故宫皇家文化的特点,鼓励大家揣着‘微故宫’前来体验故宫文化的魅力。”

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博物馆获悉,8月份,该馆将推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标本展览,标本来自一位美籍华人的捐赠,300多件动物标本将为正在暑假中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知识。面对这样好的展品,李柚栗建议,通过“情景式”和“特色化”的设计可以将这场展览办得有声有色。“比如通过投影模拟非洲大草原的广阔,孩子们进行近景式的活动体验,仿佛置身其中。”

运用互动性增强体验

山东泰安微仕动漫有限公司目前正在针对文化和文博产业进行系列产品的开发结合。

“微信具有点对点和点对面的传播特点,非常适合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因此,除了微博之外,我们现在也开始利用微信的特点进行相关文博产品的开发。”山东泰安微仕动漫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乐对导报记者表示。

王乐的专业是3D技术,因为动漫产业的诸多瓶颈,他们转而进行自然景观、文化博览等产品的开发。“我们非常看好对自然景观和文博行业的新媒体产品的开发。因为泰安是个旅游城市,更多的便捷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亟待推出。例如我们目前就在开发针对‘三孔’的互动体验APP,扫描景区的名称就会直接出现电子讲解,而且还可以提供多语种服务。”

除了推送展览讯息,博物馆更借助微信平台进行线下活动的宣传,邀请观众在博物馆实体中进行参观游览、体验特色活动。据导报记者了解,“聚一聚”栏目是“微故宫”的交流天地,突出了“小伙伴们”欢聚一堂的理念。注册成为微信会员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这里围观各类有趣的话题,并进行评论。通过在线报名参加各种会员活动,还可以参与游戏问答来获得积分,根据积分在故宫淘宝上换取相应礼物。于壮告诉导报记者,“微故宫”的定位之一便是“社区化”,在这个“小伙伴们”的微社区中,会员们可以享受多种专属服务,同时,“积分换礼品”活动是为了激励更多人参与、评论。

“台北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每年为台湾的文化产业带来极为丰厚的收益,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可以打动人。通过新媒体,原本神秘的博物馆揭开面纱,为观众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一些有意思的文字或者精美的图片,吸引他们前往博物馆参观或者参与活动,这就是新媒体可以带给博物馆的体验式收获。”李柚栗表示。

人才缺口大

据职酷网后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是全球第一,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至3倍,2010年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一轮的整体上升势头。今年6月,全国互联网、计算机类人才新增职位需求为339154个,其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类职位排名前3的是销售类、设计美工类、编辑类,手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类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专家预测,未来3到5年内,中国新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在60万到80万人之多。

“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选择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可以具备新媒体从业技能的应聘者,但是在泰安,我们还有一定的难度。”王乐把这一困恼告诉导报记者,未来他们将在济南建立分公司,就是希望能够挖掘到一些真正优秀的人才。

李柚栗对文博数字化人才的建设也非常重视。“目前我国的博物馆都是事业编体制,需要进行选拔考试,很多优秀的人才不一定能够有机会进入这个体系。但是未来,我认为产业化运作可以采取合作和外聘团队等多种形式,想要百花齐放,必须要通过聚合人才才能实现。目前众多博物馆需要打开思路,找对适合自身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文博产业需要大家一起推动。”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