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 》 ,新增艺术学为第13个学科门类,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设计学自升级为一级学科至今已三年有余,围绕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仍争论不休,设计学教育体系在现实中仍未有相应的明显调整。面对此种现状,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装饰杂志社主办的“学科升级与学科建设——设计学学科发展研讨会”日前召开,力求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用更宽的视野,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设计学科教育发展模式。
一级学科是机遇更是挑战
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文化和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社会现实需求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交互技术为设计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球化的设计导向也必将引导设计学积极转型,可以说今天的设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明旨指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设计、创意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一级学科的设置为我国设计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升级期,转变发展模式迫在眉睫,设计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升级以后,地位升高,但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曙旸更是直接指出,机遇是学科升级,挑战是学科建设。一级学科是一个宏大的建构,不是原来专业概念那样简单。在经历了升级带来的喜悦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冷静思考学科升级对我国设计教育整体格局的影响。学科升级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转变,专业技术性人才向创意创新人才的转变;课程体系建设上也会带来基础课程设置等多项变革;随着教学培养模式的变革,在招生模式上也需要变革,如何招到适合未来设计学科发展的人才成为关键。这一系列的问题,使设计学界的专家学者不得不从更新教育观念、推动设计教学改革、提高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认真思考学科定位、学科属性、学科对象和学科方向等问题。
设计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由于设计学跨学科边缘交叉缘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允许其授予艺术学、工学学位。与会专家指出,如今的设计学再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艺术设计这一小领域,也不是单纯传统意义在形式上针对美术这一概念的设计,而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在知识上都有相互渗透的地方。如今的设计学已经从美的视觉欣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和体验的设计,逐步覆盖到技术层面。鲁晓波表示,设计学是基于艺术和科学整体交叉观念的学科,综合大学越来越多的设计学科的设立,将艺术教育与工科教育结合起来,必将在国家未来产业经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交叉学科,如何交叉,如何跨界?据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亚军介绍,他们已经在思考能不能将其他学科融入到设计学中,例如,把一些技术性的东西融入其中,开设一些有关设计学的课程,让更多理工科的学生了解设计知识,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参与到设计的队伍中来。 “我们在2002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当时组织五个专业的同学做同样的毕业设计,有工业设计、机电一体化、财会、营销、国际贸易等11个团队,由5个专业导师团队共同完成。在这里面你可以借助学校的学科背景,进行一些综合训练,这样学科之间可以进行交叉和融合。 ”有的设计院校也在尝试开设设计心理学、设计营销学、设计管理学等课程,从而去实践、探索更好的发展路径。
设计学的“中国特色”问题
近年来,学习西方设计成为一个大趋势。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吴海燕谈到,虽然中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不断邀请世界各国知名学院的教授、设计师、工程师到我国进行课程研讨,其实都在做同质化的东西。他们带过来的都是片面的、点状的,是他们自己体系的一个小环节。这样,我们就不能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热点和现实去设计,从而陷入这个小环节中不能自拔。
基于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平认为,在今天的形势下,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如何展开针对中国设计学学科持续的、深入的主动研究。“我们的学科建设局限于从简单的引进、模仿,再做一点自己的补充,而真正的、独立的就中国问题的本质和研究思路的研究则太少。长期以来,我们的研究处在悖论中,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基本上是把国外的成功经验搬进来,国外有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别人做什么我们跟在后面做什么。但是,中国设计面临的现实和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完全不一样。所谓主动的研究,就是要针对东西方设计不同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对象去提出我们自己的研究思路。 ”
在这个问题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劭农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担心。他认为,中国特色固然要保持,但是也不能盲目,不能把落后的东西也当作中国特色来看待,能够融入到现代语境中去并可以和世界现当代的文化对话,这个中国特色才是成功的。
未来设计人才应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孙守迁提出,从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网络经济,设计学教育的路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未来设计的趋势是智能、绿色、全球网络、个性化,这一趋势下,设计人才如何培养?除了必要的、像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做些什么?
江南大学教授魏洁表示,作为高校,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一种社会关注度和责任感,要有问题意识,与社会共生、互动,而不是仅仅做应景、功能、视觉的设计;其次,要更多地激发学生对新媒介、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欲望。因为对新事物的尝试与包容,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价值所在;最后,在面临新的领域、新的问题时,设计学科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突破传统设计范畴的局限,用跨界与融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魏劭农亦认为,设计和艺术创作不一样,艺术创作可以抛开现实考虑问题,但是设计不可以。设计教育除了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之外,还要让学生往前再看一步,让他在未来的世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编辑: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