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 阿·巴斯蒂恩 女画家肖像
一张张经典的面孔背后,串起的是中国油画发展的脉络。6月27日,“面孔后的故事——馆藏肖像精品(油画/素描部分)”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25幅馆藏精品,用美术史上的经典“面孔”讲述了中国油画艺术向西方学习至本土化探索的过程。
肖像画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即已出现,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一个专门化的表现形式。那时的肖像画主要是为王公、贵族和僧侣等艺术赞助人委托制作,真实摹写并不重要,而以肖像画的形式突出表现赞助人的美德却是此时肖像画的重点。进入17世纪,荷兰小画派中开始出现以逼真描摹为目的的现实主义肖像画,这种肖像画的记录功能增强,类似摄影照片的作用,而且普及到普通民众。19世纪中期,库尔贝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底层民众的生活和肖像的作品,开始包含了有意识地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库尔贝开启的这一方向在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完全明晰化了,肖像画在西方现代艺术家手中开始成为自我表现的一种工具。
中国20世纪以来的油画肖像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段:一是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二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三是自“文革”结束至20世纪末。本次展览主要涉及前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油画肖像主要是由留学背景的画家绘制,其风格主要是欧洲古典主义与印象派相结合的手法,当然也有像决澜社中那些变形的肖像作品,但这些作品不是当时的主流。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当时的艺术样式主要受苏联影响,随着“马训班”的结束和留苏艺术家的归国,中国油画肖像主要特征呈现出苏联现实主义对其的影响。实际上,这种肖像画来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
除李叔同、徐悲鸿、靳尚谊、全山石等耳熟能详的一批油画艺术家创作的肖像画作品外,央美美术馆也馆藏了部分欧洲肖像画原作,其中包括传为库尔贝的《妇女头像》,“这是国内美术馆所藏的重要国外美术作品,为民国时期艺专留下来的,”中央美院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李垚辰介绍,此外,吴作人的老师阿·巴斯蒂恩(曾任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的《女画家肖像》也是国内美术馆为数不多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
此展也是中央美院美术馆“经典藏品”系列研究展的首展,此后央美美术馆将“经典藏品”展作为一个固定陈列展,定期更换主题,以期呈现央美美术馆的众多馆藏。该展将持续至2015年1月25日。
编辑: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