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中国梦二玄社主办,中国梦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中心协办的庆祝新中国65周年华诞“中国梦主题书画、瓷器创作展”7月6日在国家行政学院成功举行。
自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中国梦”以来,全国人民追求“中国梦”的热情空前高涨,艺术家纷纷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对于“中国梦”的美好祝愿。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思想内涵,为营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良好文化氛围,庆祝新中国65周年华诞,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的通知》(中宣发[2013]-33号)文件精神,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与中国梦二玄社特组织了大批青年艺术家,开展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该活动由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廖自力亲自组织实施创作,由中国梦二玄社王一行先生、陈媛女士监创,中国梦二玄社赵持平先生、曲德敬先生等参与了策划。艺术家何中贵先生、王均峰先生、戚培才先生、王璜教授、戚彧先生、刘才志先生、何建华先生等人的“中国梦”主题系列书画陶瓷作品7月6日-12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艺术展厅展出。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梦主题艺术绘画主创艺术家何中贵先生。
记者:您为什么要参加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
何中贵:这次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首先要感谢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廖自力院长给我们青年艺术家参与的机会,感谢我的导师吴冠英教授(奥运会福娃原创、福牛设计师)。是他们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影响到我,让我萌生将来有机会一定要用行动为国家尽力量做出导师一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在这次中国梦创作过程中,承担监创的王一行先生、陈媛女士在2013年初就让我有计划的去学习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楼宇烈教授;宗教界传印长老、星云大师;前文化部部长、文学家王蒙先生等大师学者关于中国梦学术探讨的文章,让我从哲学层面和对于中国传统精神有进一步的认知,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师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梦思想传播中承担文化担当的期望,让我坚信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记者:您是怎么理解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
何中贵:我们打开百度图片,搜索关于中国梦主题创作词条,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主题艺术原创作品,特别是体现中国梦的主题精神的作品。原因在哪里?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是一个命题式创作,艺术工作者要敢于挑战命题式的艺术创作,命题式创作比自由创作更难,更具有挑战性。
难度首先来自于艺术创作环境。在虚无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之时,否定现代性、讽刺社会或批评政府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主流,艺术家圈子不肯迎接社会正能量、主流思潮的作品。但是,主旋律作品是无法被代替的一个重要创作主题,只是在不同阶段下,时代对于实现角度、手法等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从艺术创作角度出发,正面艺术创作也要比批评式艺术创作要难的多,需要更多智慧。当我们回顾艺术史上关于命题式的主题艺术创作作品时,我们无法忽略李可染根据毛主席诗词创作的《万山红遍》、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这些传世佳作,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了时代的壮美和激动人心的力量。我们应该继承老一代艺术家创作精神,让我们深刻的去理解一个时代,用艺术作品来映射社会变迁和人类发展轨迹。用这次中国梦主创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廖自力院长与监创王一行先生的话来概括:“我们要有使命,要有责任去创作出代表我们这个时代历史,创作出具有中国梦精神的学术作品”。
记者:您是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中国梦这个创作主题的?
何中贵:我认为,对中国梦这个主题的创作一是强调主题“梦”--梦想和追求,富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整体创作态度。二是强调主体“中国”--面向全球的一种展示独特话语体系的自信。三是内在了全球近现代史的高度。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中国梦和美国梦为什么不一样?原因之一就在于近现代以来我们落后了,所以我们中国梦的第一个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是强国梦。四是放眼全球艺术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明应当在新时代有所作为,中国梦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理性与奋斗的新文化符号,成为全球范围内我们新的价值观传播载体。
记者: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怎么才能接地气?
何中贵: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与其世界范围内的积极意义是举世承认的,而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变离开了旧有的轨辙,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接受、学习西方文明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中华文明向来是以自身成长为基础的文明,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不等同于西化;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迷茫过,摇摆过,但并没有失去自我,断绝传统。因此中国有自身的涵养,同时也有西学的滋养,将来可以繁育出跨东西方、消弭文明冲突的新文明。
中国梦主题艺术作品的创作,要接地气就一定要从中国道路中国梦出发,肯定中国传统国画精神,肯定儒释道精神,不仅要有“继往”的修养,更要有“开来”的决心;不仅要表达华夏文明的精神符号,作品要充满时代气息,更要展示中国梦时代精神面貌。
记者:中国梦主题艺术作品,是否能进入世界艺术史?
何中贵:中国梦一定是21世纪改变世界、影响世界最重要的观念,我认为中国梦应该是这套抽象理论的出发点与核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这套理论终将阐释的问题。而我们创作的中国梦主题艺术作品,是一个探索实现艺术语言的过程。因此要坚持原创性,坚持绘画的本义,创建介入人、我、宇宙之间的形式,坚持民族性的风格和形式,力求作品具有超越性、现代性和未来性三大特征,这样,中国梦主题艺术作品一定会进入全球艺术史,一定会在全球艺术史中绽放。
记者:我关注到您的这组作品都是和廖院长合作完成的,书法占据了作品相当大的篇幅,你怎样看这组作品?
何中贵:廖自力院长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艺术家,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我的前辈,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和理论深度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展示了相当扎实的书法基础,同时又具有当代水墨创新历程的回应。
中国梦主题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反复询问几个问题:何为绘画?何为中国画?何为水墨?水墨的当代意义何在?在反复思考和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中国书法以更精炼舞蹈着的线条展示着纯粹的情感。这组作品中,书法作为非常重要的部分组成了作品本身,这是我们对当代水墨的一种形式探索,用巨大的中国字叩问作品主题,趋向生命体深处,倾听来自线条、色块的跳动。
水墨所代表的一种宇宙观是中国独有的,同时线条本身的纯粹和空间捕捉能力也非常国际化、非常具有普遍性。我们本身的行为是潮流的,是跟上时代、反映时代、预知时代的,但我们又有立场和出发点;这种组合有趣并且有我们独特的立场。创作没有界限,有益的东西都要吸收。
编辑:文凌佳
